COMMUNITY視野觀察
【周慕姿療心室】適當的壓力是生活動力,壓力過大時,會造成我們焦慮不安
by 周慕姿-更新
文 / 周慕姿 圖 /unsplash
「最近工作壓力很大,我負責了好幾個專案,但因為疫情,工廠的工程期限一延再延,開會的時候,上司讓我知道這批貨很重要,不可以晚給客戶,我其實也知道,但這根本不是我可以決定的。於是我一直催工廠,每天一直盯,結果我開始睡不著、每天躺在床上,都在想著關於工作的事情……」
「前陣子自從聽到鄰居確診之後,我就變得超級緊張。身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我非常擔心孩子的健康,加上聽到鄰居確診,真的沒想到病毒居然離自己這麼近。於是我開始非常緊張地做消毒,不管是在家裡或是外出,我先生與家人都覺得我太誇張了,但我就是停不下來,因為我就是好擔心……」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時常會感受到壓力。一些談到壓力的書籍與文章,會告訴我們:「適當的壓力,其實是我們生活的動力。」只是,當壓力過大時,會造成我們產生嚴重的焦慮不安,甚至感覺憂鬱。
實際上,焦慮的產生,與「擔心失控」、「未知的恐懼」有關。也就是說,會覺得焦慮,是因為我們對未來有一些擔憂,深怕自己無法面對、處理那些挑戰與困難,甚至擔心「事情會往最糟的方向走」、甚至「會失控」;因此我們會焦慮、會想要做一些事情,來弭平那些擔心、產生「控制感」,感覺自己能夠「控制未來的方向」,讓事情不要變糟。
尤其,許多自我要求高、甚至是完美主義的人,面對未知的恐懼,很習慣用「未雨綢繆」或是「過度準備」的態度去控制「未知的結果」,而且還相當有效時,這個方法就會成為自己面對「不可控未來」的生存策略。
只是,若結果難以預測或控制,例如做這個選擇,對工作會有好或壞的影響;或是面對疫情,希望藉由一己之力,讓家人與自己的健康無虞……當「未知的恐懼」過於巨大而難以控制,我們可能會習慣性付出更多努力、做更多準備,希望能「避免不好的結果發生」。
但有時候,焦慮很有可能是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與「對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因為對未知過度恐懼,想像事情可能會「往最壞的方向走」或失控,因此過度焦慮、過度準備;「對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讓你期盼自己能夠多做些什麼改變這個結果。
只是有時,即使忙得團團轉、付出所有心力,有些未知仍難以控制,事情的發展還是不如我們想像時,我們會覺得更焦慮、挫折,甚至懷疑是自己做得不夠,於是陷入自責與批評的憂鬱中。
因此,學會客觀判斷與準備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蒐集有用的資訊,並做適當的準備,讓事情發生時,不會毫無招架之力;面對不可控的未來,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想要控制結果,其實是對自己不合理的要求。」那麼,可以就現有的能力與資源,做適當的預防與準備,並且相信當挑戰來臨時,我們有能力可以面對並解決問題。
相信自己在遇到未知的困難與挑戰時,能有「面對的勇氣」與「解決的能力」,是安撫自身焦慮、減輕壓力與憂鬱的重要提醒。當你過度焦慮不安、甚至憂鬱時,記得提醒自己:「相信」的力量,永遠是安定你我身心的重要護身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