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名人故事

「貝兒能夠穿越外在表象,看到野獸的內心。」艾瑪華森暢談參演《美女與野獸》心路歷程

她在點頭答應演出迪士尼真人電影《美女與野獸》前,可是好好把貝兒這角色的新定位想過一遍。英國新世代女力代表艾瑪華森,毫不吝於跟讀者分享自己的事業經,與對女性賦權的熱情。

文字與圖片提供/澳洲《美麗佳人》 翻譯/Chino Lee

「貝兒能夠穿越外在表象,看到野獸的內心。」艾瑪華森暢談參演《美女與野獸》心路歷程

「小鎮以外的世界一定無限寬廣…..」在1991年迪士尼動畫卡通《美女與野獸》裡,可愛宅女貝兒漫步穿越村莊,唱了這樣一句歌詞,充分表現愛做夢的小女孩渴望逃脫桎梏,追尋冒險的心情。但在真人同名電影裡,艾瑪華森卻用另種更急切、更令人心碎的語氣,說出這句話。這個小鎮生活不僅無趣,甚至暗黑。

這回,渴求獨立、充滿想法的貝兒,不僅「很不淑女」,還可能會對大眾生活帶來危險,造成崩壞。「她成為公眾威脅。」該片導演 Bill Condon 說:「這一直是個潛在訊息。」雖然,動畫裡的貝兒向來就不走被動路線,但這回,她打一開始就想當英雄(或英雌),救人也自救。她不只是發明家的女兒,自己也是個工程師,設計出一種洗衣機,讓全村的女孩免受家事勞苦,還教她們讀書寫字。

艾瑪華森可不是憑著她歌舞技巧和自稱「有待加強」的馬術,而是靠著之前和貝兒個性相似度百分百的「妙麗」,才拿下貝兒這角色。妙麗在《哈利波特》裡是個「麻種」,她努力對抗歧視、活出精采。

「當你看著演員過去參與或選擇的角色,可以看出一種自傳性的端倪,就像履歷一樣。」Condon說。華森在去年創立線上讀書會Our Shared Self,並成為聯合國女性親善大使,挺身號召男性一起建立兩性平等。「在我眼裡,華森不管在銀幕上或銀幕下,都是完美詮釋貝兒的最佳人選。」

智慧新世代女性

打從入行開始,她就是這樣的。「她早在十歲時,就顯露出過人智慧。」當今迪士尼董事長Alan Horn,在當年華森參加哈利波特選角時擔任華納兄弟娛樂總裁。他說:「隨著她漸漸長大,也變得越來越有想法,我知道她未來勢必有大作為,成為智慧女性新代表。」

當我們終於與華森進行面對面訪談時,五天前她才和媽媽與幾位名人朋友參加了華盛頓的三月女性大遊行。我們接著聊了她飾演貝兒的心情,她眼中現代女性的掙扎,以及讓她放棄退出影壇的電影。

Q:你用自己的詮釋方式演活了貝兒,但其中又保留了多少原版動畫中她的性格?

A:這故事最美的地方在於,貝兒能夠穿越外在表象,看到野獸的內心。她有深入內在的本事,這是她的特質之一,她的超能力建立在與他人產生共鳴。

Q:在你的版本裡,貝兒不只是書蟲,還發明了洗衣機,讓村裡的女孩有更多時間讀書,卻被村民弄壞了。

A:他們認為女人不必讀書,而若再探究深一點,他們恐懼的是「智慧」這件事。破壞洗衣機只是個象徵,他們不只破壞貝兒的心血,也是破壞她的自我認同,逼她變得更溫良公儉,才能被大眾接受。

Q:你過去也有類似經驗嗎?是否也曾被他人指使「應該如何」?

A:喔天啊,可多的呢,大家對於我怎麼打扮、挑什麼洋裝、如何保持微笑之類的意見給的可多了呢,但若我想聊聊如何用功好幾個月,又或是最近讀了什麼有趣的書,可真是乏人問津。

Q:《美女與野獸》也招致一些批評,說貝兒被困在某種受虐式的感情關係裡,因為野獸一開始便限制她的行動,對她很惡劣,對於這點你有什麼看法?

A:這是個好問題,也讓我一開始有點遲疑,這就是斯德哥爾摩情結:受害者接受了加害者的性格,還愛上他。但電影裡,貝兒不斷對野獸提出爭論與挑戰,她保有自己的獨立性與自由意志,而這完全不是斯德哥爾摩患者的表現。我甚至認為,貝兒決定留下來是個刻意安排的轉折,她想要給野獸好看,要折磨牠,而不是「我要用愛心感化牠」那種。

Q:而不是「我活該被虐待」。

A:對,不是那樣。這故事另一個動人之處,是他們一開始先從朋友做起,這意義比許多其他愛情故事還偉大。

Q:你已經拍了十六年的電影,在拍完《哈利波特》之後,你曾一度考慮退出影壇,然後去唸大學。你回來拍電影的原因是什麼?

A:是因為《壁花男孩》。我去唸大學,並真心覺得:「嗯,我想先認真唸書,以後再看著辦。」後來《壁花男孩》的作者兼導演Steve Chbosky把劇本寄給我看,重燃我的熱情。我心想,我一定要說出這故事。天哪,如果我不演,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Q:你一直熱中於聯合國女性親善大使的頭銜,力圖讓更多男性加入女性主義運動。你認為男人對女性主義最大的盲點是什麼?

A:我認為最難的地方在於,大家一直以為女性主義,是要讓女人得到比男人更多的優待。這是謬誤與誤解。我們講的不是「女生比男生棒」,而是每個人都值得被公平對待。

Q:這在流行文化裡也很常見,你會聽到男性粉絲抱怨《星際大戰》電影開始讓女人當頭,或女性版的《魔鬼剋星3》毀了他們的童年回憶。為什麼接受女人當英雌這麼困難?

A:因為他們不習慣,也不喜歡。任何跳脫常態的東西,總是讓人難以接受。我認為,若你已經習慣看到外表、語氣與想法都和自己相近的角色,一下之間,銀幕上卻跑出完全不一樣的角色,你心想:「喂,那是女人,她長得跟我不一樣,我要長跟我一樣的主角,我才能有所投射。」

Q:但女性粉絲就沒有這種問題。

A:這是女性厲害的地方,不管銀幕上出現誰,我們都能看到他的人性,找到共鳴,沒有隔閡。但不知道為什麼,男性總有些障礙,覺得:「我不想和女生扯上關係。」我覺得這是問題所在。

艾瑪的閱讀清單

艾瑪華森在2016年1月創立線上讀書會「Our Shared Self」,旨在推廣女性主義文學。她也在紐約與地鐵進行「秘密藏書」活動,讓粉絲可以挖掘更多免費書籍。以下幾本是她的心頭好精選:

《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 作者Marjane Satrapi

艾瑪華森:「莎塔碧以看似簡單、古怪的漫畫方式,畫出她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沈重與複雜,同時又非常好笑。」

《Mom & Me & Mom》  作者Maya Angelo

艾瑪華森:「藉由此書可窺見作者Angeloy成為作家與詩人,終其一身創作不輟的完美寫照。」

《How to be a Woman》  作者Caitlin Moran

艾瑪華森:「在倫敦往紐約的飛機上,我又哭又笑地讀完這本書,我想機上空組人員與其他乘客都以為我瘋了。」

《The Argonaughts》  作者Maggie Nelson

艾瑪華森:「讀起來不輕鬆,卻能讓我們對身分、照護與自由的定義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

《My Life on the Road》 作者Gloria Steinem

艾瑪華森:「作者一生所有努力,都在倡導團結與歸屬的概念。我們是一體的,不分階級。」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