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名人故事
【專訪】盧以恩,從金鐘最佳新人到《天橋上的魔術師》馬小蘭,角色烙進生命的痕跡
by JheSyue Liu-更新
企劃執行/劉哲學 採訪撰文/黃馨慧 攝影/Hedy Chang 造型/Daisy Hsiao妝髮/高媛媛
盧以恩在奇幻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演出的「馬小蘭」敢愛敢恨,和「阿猴」(羅士齊飾)談了場轟轟烈烈的戀情,也成為熱議話題。盧以恩笑說,自己沒這麼有自信、開朗活潑、膽大,如果老師問「誰自願、誰要先來」,她一定會下意識往後躲,演出馬小蘭這個角色,對她來說就是在這部戲中最大的挑戰。
除了個性和角色有極大反差外,和「阿猴」的戀愛也成了盧以恩的難題,現實中沒談過戀愛的她,竟被導演楊雅喆指定要在獨白中念出「戀人絮語」的感覺,楊雅喆一直覺得她錄得沒有感情,還要她參考名導侯孝賢的《戀戀風塵》,讓盧以恩吃盡苦頭,直到殺青時正式錄音,導演大讚她「進步很多」,盧以恩說:「走過馬小蘭走過的路,我才體會到那種感覺。」
和「馬小蘭」一起向前的軌跡
劇中馬小蘭錄下火車經過的聲音給還在當兵的阿猴,「火車在這裡會很慢地過彎,讓離開的人好好再看一眼,之後就是不同的風景了」,巧妙地隱喻兩人終究要在彼此最後的凝視中走上各自的道路。盧以恩認為,「猴蘭戀」價值觀差異過大,一開始就不在同一軌道上,當男孩去當兵,在封閉的世界中只求安穩,女孩開始享受大學生活,「世界不再侷限於商場跟學校」,戀情注定走向分歧。
盧以恩去年考取北藝大,也正在感受不同的人事物,她舉例:「學校在關渡,已經是台北步調比較慢的地方,中南部同學卻說,台北人好像放了1.5倍速在走路,車子擠來擠去超可怕,他們都不敢在台北騎車。」盧以恩熱烈分享大學生活種種見聞,她和「馬小蘭」都剛好成了大學新鮮人,每天都有新刺激在發生,戲裡戲外的兩個女孩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但同樣往前邁進著,軌跡在此刻重合。
戲殺青了,角色卻留在身上
《天》劇的男孩不能接受分手,對女孩舉起了槍,兩版「可能的」結局其中一個是,回頭和男孩對視良久後,女孩轉身離去。盧以恩認為這場無聲的交流中,馬小蘭是想對阿猴說,「即使我們沒在一起了,我們都要記得,很愛很愛的樣子」,她也比較喜歡這個「放過彼此」的結局。盧以恩說,不管是身為觀眾還是演員,她都會擔憂、思索馬小蘭後面的生活怎麼樣了?是不是還跟阿猴有聯繫?「我知道超多餘,但我就是會忍不住擔心他們的未來」,她甚至會在心底默默幫大家編織一個happy ending。
盧以恩說,小時候下了戲,角色就「消失」了,當她逐漸學會做角色功課、用心打造自己的詮釋方式,她就覺得「我現在好像真的活成那個角色」,每個角色都浸潤、豐富她的生命,像她從馬小蘭身上學習,變得勇敢、大方,甚至了解談戀愛時「how to be a woman」,戲可能早已殺青播畢,「但每個角色都會在我的身上留一點東西,讓我變成很多不同面向的人」。
珍惜每個相遇,帶給別人溫暖
盧以恩熱愛跟人真誠聊天、交流,拍戲時跟著劇組一起笑鬧著八卦:「誰喜歡大珮?誰喜歡小珮?」殺青後還是會找演員們聚會;在演員工作以外,她也想嘗試主持電視或廣播節目,她說希望找來同齡的同學或藝人朋友一起聊天,讓大家有機會了解「現在年輕人都在想什麼」,盧以恩也很希望有機會能像《游牧人生》一樣,開著露營車到處交朋友,聽別人發生的故事。
採訪過程中,發現盧以恩其實「很忙」,她關注社會議題、關注人,關心的同時又矛盾覺得自己「太多慮」,但看得出來她其實非常珍惜「相遇」,無論相遇的是人或虛擬的角色,對她來說都彌足珍貴,她都想關心他們的現在與未來,就像她說的「如果能夠帶給別人溫暖,自己也會覺得很溫暖」,對人的感性給予盧以恩不同的刺激與養分,或許正是這位年輕演員最不可限量的地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