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台北站北美館展覽亮點整理!既有規則框框外織羅出「不存在中的存在」
by JheSyue Liu-更新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攝影/林冠名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台北站終於在5月1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正式開展,直到8月29日,台灣藝術迷很幸運地有一整個夏天流連在塩田千春打造的藝術結界中,感受由藝術家感性的,私人的生命詰問轉化的磅礡作品。
為了此次《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台北展出,藝術家本人也特地抵台,經過約20天的隔離後,親自料理佈展實況。
在開幕記者會上,塩田千春特別分享了在入境台灣時,在入境單的性別欄除了男跟女還看見「其它」這個選項。塩田千春說:「首先看到這三個性別欄的時候我就想到,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會有多少種想法,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不同的想法……也就是說世界上其實有很多人沒有辦法活在固定的框架之中,我自己也是這種人,我也是沒有辦法活在一些既定框架之中的人。」於是她把那些無法用既有規則說明的東西,以藝術作品的形式呈現出來,那是給自己的生命備忘錄,也是給大眾觀者的思想催化劑。
她也藉此說明這次台北展覽對她的意義:「看到這個三種不同性別的選擇,這一定是個可以讓我們活得很自在的社會,如果全世界都變成這樣的話,我們的世界就可以變成讓所有人都活得很自在的社會。這次的展覽能夠在一個擁有如此開放心靈的社會,這樣的國家當中展示我覺得非常榮幸。」
塩田千春 藝術家介紹
塩田千春24歲離開日本旅居德國,迄今也已逾24年,人生一半在日本一半在德國度過。當時柏林圍牆剛倒塌不久,柏林這個城市對藝術家來說充滿著莫名的吸引力,她並先後師從了行為藝術先驅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1946-)以及德國藝術家瑞貝卡.霍恩(Rebecca Horn,1944-)。此後,塩田千春活躍於各大美術館及畫廊,也參與許多國際展覽,更是2015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代表藝術家。
塩田千春的作品以具現無形的回憶、焦慮、幻夢、寂靜著稱,由私人的生命事件觸發,探詢著如身分認同、界線、與存在等普世問題,觸動觀者的深層情感。本次展覽以她最為人所知,無數細線纏繞空間或物件的大型裝置為節點,鋪天蓋地的紅色絲線與深邃糾結的黑色線絡,企圖牽引觀者穿越無以名狀的雜緒念想,在她織羅出的維度中展開身心靈的旅程。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亮點作品1
進入展區,一艘艘懸吊半空中、以白線細密纏繞的船列所組成的《去向何方?》(Where are we going?, 2017/2021)揭開序幕,導引觀者踏上探索的路途。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亮點作品2
《集聚──找尋目的地》(Accumulation—Searching for the Destination, 2014/2021),以紅線懸置空中、層疊遞進的大量行李箱,遙想人們懷抱著什麼生活想望而遠走他方?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亮點作品3
《靜默中》(In Silence, 2002/2021)來自於藝術家童年記憶中一場大火後棄置現場的焦黑鋼琴,千絲萬縷的黑線串起寂靜卻清晰的記憶與感受。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亮點作品4
《內與外》(Inside Outside, 2008/2021)則以建築工地拾得的廢棄窗戶堆疊出一道牆,反思柏林圍牆倒塌後城市中人事物的轉變,同時呼應她將牆、門窗視為第三層皮膚的隱喻。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亮點作品5
《不確定的旅程》(Uncertain Journey, 2016/2021)則以滿佈300平方公尺空間、糾纏交織的紅線表現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狀態,映照出藝術家內心世界。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亮點作品6
這是這次展中最新的作品,當塩田千春在2017年著手準備本展首站時得知癌症復發,此期間更加關注靈魂與身體、生與死的命題。《外在化的身體》(Out of My Body, 2019/2021)以紅色網狀牛皮連結攤放的手腳青銅鑄模,藉此與身體對話,表達身心碎裂的束縛感。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可說是藝術家長期藝術生涯所探索命題「不在中的存在」(presence in absence)之縮影,她不斷使那些不具物理存在,卻在在引動生命的事物和能量無所遁形,展覽副標題「顫動的靈魂」,則是直指藝術家所希冀傳達的,這份難以言喻卻洶湧的感受。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資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