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大人也愛看的繪本?專訪8位台灣女性「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獲獎者談插畫(上篇)
by yuyu-更新
圖片/阿文、卓霈欣、陳怡今、陳瑋璿
即便已經成人,看到畫家們運用各種繪畫技法和表現媒材,展現出童趣或魔幻、抽象或寫實的豐富世界觀,內心依然隨之躍動不已。這次我們也特別專訪了此次8位台灣獲獎者:阿文、卓霈欣、陳怡今、陳瑋璿、黃一文、張筱琦、戴維君、薛慧瑩,透過7題Q&A,請她們引領我們更進一步領略不分年齡都可以享受的插畫藝術。以下訪談依照姓名筆劃排序,分為上下篇。此篇為上篇,包含四位作家:阿文、卓霈欣、陳怡今、陳瑋璿。
下篇:大人也愛看的繪本?專訪8位台灣女性「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獲獎者談插畫(下篇)
Q1:請問可以向讀者們介紹一下這次入選作品的創作理念嗎?
阿文:
這次入圍的作品是我的繪本〈爸爸,快起床!〉的書中插畫。當初是想做一個非常早起的人和早上起不來的人的故事,也想做一個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起伏卻仍然有趣的故事,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卓霈欣:
樹冠羞避 (Crown Shyness) 是樹種在森林中共生下所產生的適應性行為,會發生在同種與不同種樹之間。他們的樹冠互不遮擋,形成一個溝狀的開口。藉此避免相互擦傷、碰撞,以及害蟲傳播。在避免外出的新冠疫情期間,唯一能讓我感受到時間變化的是透過窗戶感受季節的更替。
疫情剛爆發的頭六個月,我看著房間窗前的樹從光禿的枝枒生出新芽接著長成茂密的葉。在我當時居住的城市柏林中,樹與植物們似乎在這段期間長得更加恣意旺盛。這蔥鬱的景象為在封鎖期間和保持距離的新常態中,為我帶來了希望和安慰,也使我聯想大自然樹冠羞避的特性。 因此我繪製了這個短篇故事,試圖捕捉意識到這個疫情另一面的時刻—在充分生長和生活的同時,保持距離以避免彼此傷害早已存在於自然定律,萬物也因而得以繁榮共存。
陳怡今:
「輪廓日常」創作系列是我在疫情爆發那一年,2020年的年尾開始的創作。因為長時間不能出門而窩在家裡畫畫,想著能如何利用繪畫在這段時間以最真實面對自己的心態而有的一系列創作。取這系列名稱的原因是,我所繪畫下的都是我所生活的日常,而這些日常都轉由物件的方式留下他們的輪廓,與我研究的技法與色彩表現組合而成。
五張系列作品呈現了我生活裡不同面向的物件,每天煮水的無印良品不鏽鋼水壺、南投爸媽寄來的地瓜、棗子、喝水的陶瓷杯、畫畫用的紙膠帶。我想用一個最簡單的視角來呈現,當所有的生活都因為疫情而停下時,我們所看見自己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而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感受是什麼樣子?
這些物件自然而然成為我生活最主要的重心。他們就是我的生活,生活就是我,繪畫就是我的生活。我在繪畫過程裡感受到的沉靜希望能以畫傳到大家心中。
陳瑋璿:
這次的入選作品《世界各地的貓貓狗狗》是我在日本、泰國和台灣旅行途中遇見街貓和街狗時,為牠們拍下的照片。我很喜歡旅途中與這些貓狗的一期一會,每次都會忍不住多看兩眼,然後花很多時間蹲在路邊拍照。在拍照時並沒有計劃要畫成作品,只是單純被當下畫面所觸動,想要用照片紀錄下來。
2020年東京疫情爆發不久後,因為不太能到處去旅行,我在尋找個人創作的題材時,便決定將之前旅行時拍的照片拿來畫,除了街貓、街狗之外,也有風景和人物,累積了數十張作品之後,發現其中畫了特別多路上的貓貓狗狗,就從中挑了自己特別喜歡的五張圖報名參賽。
說起來好像也沒有什麼太深刻的創作理念,或許就是在日常之中,我們都可以試著對這些街邊的動物、草木付出多一些關心和善意,感受他們的存在之美。
Q2:請問您是如何開始接觸插畫?
阿文:
我從高中起就開始讀美術班,單純因為比起唸書更喜歡畫畫,當時就開始有一些欣賞的插畫家。
卓霈欣:
從小到大我都很喜歡漫畫或繪本的作品,也很喜歡以插畫為媒介來傳遞訊息的這種溝通方式。
陳怡今:
高中讀廣告設計科時在竹山的書店看到X-FUN雜誌,被這世界的遼闊所衝擊到。開始想像如何結合設計與插畫在同一個畫面裡頭?在各種作業裡擴大可畫插圖的機會。大學讀視傳系時會特別選修插畫相關的課程,一邊鑽研技法一邊吸收對插畫的認知。漸漸從單張插畫的累積到發展成有故事性的繪本創作,研究所的畢業繪本作品《洲美心》因投件比賽而出版了第一本著作。
陳瑋璿:
我從小就滿喜歡畫畫,只是不覺得它可以變成職業,所以我是循一般升學管道,大學念日文系,畢業後進出版社,工作之餘看看展、逛市集、或在線上線下學習插畫和平面設計相關的課程。
工作了幾年後,發現自己對創作還是很有興趣,當時讀了插畫家蔡美保的《東京.我的畫畫之路》深受鼓舞!因為自己在台北生活了20多年,幾乎從未離家生活過,心裡覺得是時候出外闖一闖了,總之先立下了去日本打工度假的目標,再走一步算一步。直到打工簽證到期前夕,我才總算來到蔡美保老師曾就讀的武藏野美術學園(現已閉校)參觀。回到台灣後,一邊準備申請留學簽證事宜,才在半年後又再度踏上日本國度,正式開啟了我的東京畫畫之路迄今。
Q3:請問您為何會選擇插畫作為創作的媒介?對於創作媒材的選擇是?
阿文:
我大學就讀美術系時其實還不確定自己以後想做什麼,剛好讀了一本書發現英國的插畫好像很不錯,就開始準備英文考試準備畢業後去英國留學。此時剛好有機會去英國的倫敦藝術大學的插畫系做了半年交換學生,在那邊看到當地插畫家工作的情況,開始決定往這個業界發展。插畫通常和故事是相輔相成的,我很喜歡看故事也喜歡想故事。
卓霈欣:
對於個人創作,我會依照感覺來選擇合適的創作媒介。樹冠羞避這件作品我當時認為很適合以短篇漫畫的方式來呈現。媒材方面我喜歡鉛墨的質感,不論是紙上手繪或是電腦繪圖,我都繪去程現、模擬炭鉛的質地和筆觸。
陳怡今:
對繪畫還是一直能抱有很大熱情,在每一張圖裡都能發現新的想超越自己的地方,覺得畫畫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覺得自己是個想法一直有新變化的人,對於使用的媒材選擇會依不同主題與需求去做判斷,此次輪廓日常系列創作,媒材部分,選用了我最喜歡的兩個媒材去做組合,色鉛筆與蠟筆。我嘗試在這兩個媒材之間結合他們又不感到到違合,甚至能在他們堆疊的層次裡面看見我對自己繪畫的決心和欲望。透過繪製不同的物件以及技法的研究,來凝聚自己對於這個創作最想要的方向。
陳瑋璿:
最初是受到平面設計吸引——書籍封面、雜誌插畫、海報、各種養眼的文宣品,很嚮往能做出這樣的酷東西。只是後來進一步發現我更喜愛結合插畫的設計,便選擇了插畫創作。
我喜歡插畫的平易近人,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可以廣泛應用在許多媒介,與一般人產生交流和對話,而不會讓人很有距離感。我私下也很喜歡書寫、攝影、音樂,只是就不是目前經營的方向,但我相信每一個創作形式都會相輔相成,形塑成自身作品最獨特的風貌。所以其實任何形式都好,持續紀錄,就可以從中慢慢精煉出自己覺得適合的創作媒介。
Q4:請問您最近欣賞的插畫家是?
阿文:
Marika Maijala。超級喜歡他自由的筆觸和可愛又溫柔的世界觀。
卓霈欣:
太多了好難選!其中一個是日本漫畫插畫家林静一(Seiichi Hayashi)。
陳怡今:
先列舉五位:Beatrice Alemagna、ruth_van_beek、beya rebai、Eva Lindström、Philippe Weisbecker。
陳瑋璿:
臺灣的插畫家廖婕安,她的作品細膩、充滿力量、曖曖內含光,搭配插畫手寫的文字也非常觸動人心。我們是從IG結緣,進而成為互相分享創作心得和作品的好朋友。
日本的插畫家波田佳子,我從剛來日本時就很喜歡她的作品!童趣中卻又帶有時尚感,用色、線條、造型都獨樹一格。她也是2021年的波隆那插畫獎入選者,在臺灣目前的展出也看得到她的作品。今年夏天我將會和2021年日本的波隆那插畫獎入選者們一同在東京舉辦聯展,非常期待大家激盪出的火花!
Q5:除了圖書繪本之外,想嘗試的插畫合作?
阿文:
小說封面之類的,感覺很有挑戰。不過任何沒嘗試過的事物感覺都滿開心的。最近在日本打工度假+進修,開始思考自己除了童書之外,是否也有繪製成人插畫的可能。
卓霈欣:
任何書籍合作都很有興趣,但也不限制,我喜歡各種不同有趣的合作案、也喜歡挑戰將插畫動畫作品應用在不同的地方上。
陳怡今:
期待能讓插畫合作延展更廣,不只在畫紙或出版物上。企劃聯名、商品製作、空間運用都有興趣嘗試。以不同媒介去傳達創作的精神與概念,與人產生新連結。
陳瑋璿:
想把自己累積的繪本故事慢慢畫出來之外,書籍封面、專輯或單曲封面、商場視覺、商品包裝等等,還有很多想嘗試的耶。
Q6:請問您想對《美麗佳人》讀者或入門插畫領域的人說的一句話?
阿文:
繪本不僅是小孩子的讀物,大人也能看得很開心的。希望大家路過書店時也能去繪本區走走!
卓霈欣:
我很喜歡收到回饋也讓我更有創作的動力,如果你喜歡或與我的作品有共鳴,歡迎和我分享你的感覺或故事。
陳怡今:
從創作過程中不斷找到自己創作的語言,在越來越了解自己的基準下就能給予自己創作疲勞的支持與安全感。一件喜歡的事情想要持續的做下去,就必須達到平衡才能平穩地前進。創作的節奏與休息緩衝的調整,需要找出合適自己的模式與比例,穩固自己的練習是一輩子的。
陳瑋璿:
靜下心認識自己,用心感受生活,持續累積創作,給自己多點耐心和包容。盡量享受創作和無關創作的這些過程。(也是給自己的提醒啦!)
Q7:對您而言插畫代表的意義?
阿文:
插畫有很多種類,很多時候是和故事相輔相成的藝術,有時則是接近設計,讓商品更加加吸引人。因為他是如此的多元,對我來說一直都會是不停的挑戰。
卓霈欣:
插畫和其他視覺藝術對我來說和文字一樣,是一種溝通的語言。我喜歡透過安排過的視覺去柔軟並有力量地傳遞訊息。
陳怡今:
插畫是我與世界的連接點,他為我記錄生活、表達觀點、傳達想法、聚集觀察,而且能一直為我帶來源源不絕的快樂與幸福感。
陳瑋璿:
那個小時候喜歡在牆壁塗鴉、和同學交換美少女戰士貼紙、看漫畫卡通的小孩,長大後仍然可以做這樣的事抒發,為這件事煩惱,甚至吸引同頻的人相識,覺得是生命中很美好也很重要的一部分。
透過了這次的專訪,從簡單的問答對話中,可以看見每一位創作者所擁有的不同世界觀,更感受到了背後創作的細膩情感。細細品味,每一幅作品的一筆一觸都撥動著我們的情感,若是看完專訪Q&A後若是感到意猶未盡,請不要忘了給予創作者來自我們台灣本土的肯定,定期追蹤每位插畫家的最新創作,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台灣創作者在我們的社會中和國際之間發光發熱!
即日起至9月10日在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中也可親身觀賞以上介紹的作品,和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獲獎插畫。
延伸閱讀
- 大人也愛看的繪本?專訪8位台灣女性「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獲獎者談插畫(下篇)
- 機械揉合藝術不只有吉卜力,首次亞洲個展的西班牙藝術家 Riera i Aragó 是誰?
- 2023 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單週破8萬人入場!全球藝術界的最大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