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閱讀
「消費能帶來幸福快樂?其實,擁有愈多愈不滿足、愈憂鬱!」心理學家25年研究發現:價值觀是造成情緒生病的原因
by Benny-更新
photo/天下網路書店、IMDB、Pexels
你愛刷卡、購物嗎?那個瞬間是否覺得花錢超過癮,但時間一過,是否內心仍覺得空虛、不滿足?《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作者約翰訪問心理學家提姆.凱瑟(Tim Kasser),有了驚人發現。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摘文:
幾千年來,哲學家不斷提醒世人,過度重視金錢物質或對他人過度期待是不快樂的源頭。然而,在物質主義強勢主導的現代社會,儘管有很多人在探究這個問題,但卻沒有科學研究驗證這些哲學家的說法。
美國心理學家提姆.凱瑟(Tim Kasser)花了25年時間研究,他發現,我們的價值觀是造成情緒生病的原因。
為了一探究竟,《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作者約翰.海利專程去拜訪提姆。
這一切,就從研究所裡一個簡單的研究開始。
提姆發明了一種方式——「願望指數」,用來衡量一個人對「擁有物質和財富」的重視程度,相對於其他價值,如與家人共度時光或努力改變世界。概念很簡單,受訪者必須回答他們對各描述的贊同程度,如「擁有貴重物質很重要」,還有些反差極大的描述,如「對他人來說,讓世界變得更好很重要」,再從這些答案量化價值觀。
同時也問了其他問題,如「你不開心嗎」或「你是否正經歷或曾經歷憂鬱或焦慮」。從這些答案再去對照是否吻合。
問卷初步發給316名學生。結果讓提姆相當訝異——認為快樂來自富貴的物質主義者較容易憂鬱和焦慮。
提姆知道這只是初步結論,下一步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他請臨床心理學家評估140名18歲青少年的「願望指數」,並了解他們是否憂鬱或焦慮。研究結果與之前呼應——當孩子愈重視「擁有物質」與「被認為擁有物質」時,就愈容易憂鬱和焦慮。
只有年輕人會這樣嗎?為了找到答案,提姆調查了百名紐約上州羅徹斯特市民,受測者來自各年齡層和經濟背景。他得到一樣的結論。
但是,要如何了解整個來龍去脈呢?
這需要更詳細縝密的研究,並追蹤價值觀對人的影響。提姆找了192名學生,請他們每天寫兩次心情日記,記錄9種情緒反應(如快樂和憤怒)及9種身體症狀(如背痛)。結果發現,物質主義者的憂鬱比例較高。更重要的是,物質主義者過得較不開心,各方面都不愉快。他們更容易覺得身體不舒服,也更容易生氣。提姆認為,強烈物欲會影響受試者的日常生活,並降低其生活品質。他們較不快樂,較容易絕望。
1960年代以來,心理學家就知道,驅動行為的動機有兩種。一種是「內在動機」,指的是行為純粹出於對事物本身價值的重視,而不是能從中獲得什麼。例如,兒童玩耍即完全來自內在動機,因為玩會讓他們快樂。前幾天,我問朋友的5歲兒子為什麼要玩。他說,「因為我喜歡啊!」然後皺了一下臉說,「你好笨!」就假裝是蝙蝠俠跑掉了。這些內在動機從童年期就一直存在。
另一個價值觀是完全相反的「外在動機」,指的是為了某種目的和回報,而去從事其實並不喜歡的活動,這些報償可能是金錢、他人的讚賞、性或地位。假設你會彈琴,如果你是因為喜歡彈而彈,那你就是受到內在價值的驅使。如果是為了賺錢付房租而在酒吧擔任琴師,那就是受外在價值所驅使。
人人都有這些互相衝突的價值觀,沒有人完全受其中一種左右。
提姆想知道,深究這些價值觀是否能有更重要的發現。他開始詳細追蹤200位民眾。首先,他請受試者寫下對未來的目標,接著和他們一起判斷哪些屬於外在目標、哪些屬於內在目標。外在目標包括獲得升遷、住到大房子;內在目標如變成他人更好的朋友、當個更貼心的兒子或琴藝進步。提姆也請這些受試者詳細記錄情緒日記。
實現外在目標會帶來快樂嗎?跟實現內在目標相比又是如何?提姆發現,日常幸福感並不會隨外在目標的實現而提升。費盡千辛萬苦才達成的外在目標,並無法提升他們的感受。升官、好車、新手機、昂貴首飾……這些都不會增加幸福感。
但實現內在目標確實能讓人更快樂,更不容易那麼沮喪和焦慮。這個轉變是可以從追蹤看出的。例如,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朋友,並不是出於什麼目的,而是單純認為這是好事,於是,他們對人生更加滿意。當個更稱職的爸爸、為了快樂而跳舞、因為覺得助人是好事而助人……這些都能讓你更快樂幸福。
然而,多數人傾絕大部分時間追逐空虛的外在目標,我們整個文化讓我們有這樣的思維——考好成績、追求高薪工作、晉升自己的階級、穿好衣開好車來炫富……人們用這些方式讓自己感覺良好。
提姆發現,我們的文化對於如何過好生活的說法幾乎全盤皆錯。事實愈研究愈清楚。在那之後,有22項研究發現,愈被物質和外在動機影響就愈可能沮喪;有12個研究指出,愈受物質和外在動機的影響,人就愈容易焦慮。受提姆啟發並運用類似技巧的研究,已在英國、丹麥、德國、印度、韓國、俄羅斯、羅馬尼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展開,大家都有一樣的發現。
人們從吃「食物」演變成吃「垃圾食品」,原有的有意義價值也被垃圾價值所取代。那些大量生產的炸雞看似食物,好像能滿足我們對於食物的需求,卻非但無法提供食物該有的營養,反而充滿了毒素。
同理,物質主義價值觀鼓吹消費能帶來幸福,這種價值觀看似有理,也彷彿能滿足用來度過人生的基本原則,但卻無法滿足人對價值觀的需求——通往知足人生之路。這些價值觀只能灌給我們心理毒素。
垃圾食品殘害了我們的身體,而垃圾價值觀扭曲了我們的心靈。物質主義如同靈魂的垃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