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閱讀
《終於,還是愛了》陳文茜座右銘: 亂世中,老去時也要當佳人
by Hask-更新
圖文提供:有鹿文化
一場大病,讓陳文茜明白,生命輕如雲。
生命的紙或許已褪白,但非純白,留下殘存的墨痕;紙也早已不平整,但留下一道道摺痕。
《終於,還是愛了》
友情邀請劉若英出聲跨刀,以溫柔與溫暖的聲線,仔細聆聽深情朗讀。
這是一冊愛與情的備忘錄,説的豈止是陳文茜的故事,那,是眾人。不論是大愛、小愛,盼是真愛,不論是年輕、年老,仍有至情。雋永深刻之處,我們不知不覺中跟著陳文茜的文字、故事、疾病、揮別,熱淚盈眶!盼有一天,回看往事,可以像目睹雲朶飄過般,輕輕地、慢慢地,終而散去。
「這本書,是我一生虧欠自己性別的書籍。『她』與我共生一輩子,而我給她的,那麼少。」—陳文茜
〈她〉
生命,只是一頁薄薄的紙,一翻就過;一過度用力摺損,就破;一不經心,放任它日曬雨淋,不細心呵護,就捲縮不成形,甚至裂、碎。
這本書,是我一生虧欠自己性別的書籍。我是一個一哇哇落地,即是女性的嬰兒。「她」,注定也註冊了我一生的人生軌道。我起初不明白,也不曾以女性角色受限自己。直到一個年齡,回頭看,那個性別的分類、社會化、家庭體系……包括情感,我從來沒有真正成功逃逸。
我蔑視社會為女性纏上的道德包袱,我的語言對婦道、對男尊女卑向來充滿挑釁……我太刻意和女性的符號保持距離。
陳文茜的座右銘:亂世中,老去時也要當佳人。
初啟,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我看著許悔之的美好書法,書名一會兒「終於,不愛了」,一會兒「終於,還是愛了」,抄寫十多次,一整張紙,密密麻麻,好像黑雲壓頂,好似蝗蟲蔽天。我的直覺反應是:這是什麼鬼東西?簡直是四面埋伏,準備徹底淹沒一個人—一個女人。
說穿了,我不喜歡女人在情感中的沉淪,我厭惡痴情,我不喜歡女人把愛情當做人生第一目標。所以,我也吝於付出。
我以為,這樣的我,可以免疫於愛情的悸動,或者至少倒楣陷落了,也不必浪費時間審視那隨光陰必然飄散的苦痛。
我生來是要做大事的,笑傲江湖的,快意瀟灑的。男歡女愛,不如一首法文歌曲,打發了!
女性作家談情感似乎很自然,可是我不是一個正常的「女性」書寫者。
這麼多年,我迴避這個角色,儘管我一直活在其中。這麼多年,我談起邱吉爾、大蕭條、一九六八學潮、社會運動、黃金時代……一個句點都不需要停頓。
但身為人必有的感情呢?身為上了年齡的女人必有的夕陽感嘆呢?身為一個病痛纏身的老女孩,她的自處呢?
聶魯達寫他的流亡,他自旅遊和憂傷歸來,他為前途茫茫的工人祈求田地,但他仍然深情地寫著情詩,「我無法棄絕妳的愛,除非死亡到來。」
無論年輕或中年時閱讀他的情詩,那裡永遠摺疊並密藏著我的情感奔放。
但我只是半個女人。我的外表,框架了太多女性角色,及我心不甘情不願的他人認知。猶記得我第一次聽到人們敘述我的嫵媚風情,我的下巴差點沒有掉下來。我六十歲時,朋友截下我約莫三十八歲與他人同台說話的影片,其中的表情,我真想對著鏡頭扁一扁那個挑眉自以為煙視媚行的「女人」(我自己)。
真相是,我一直是一個女的,而且是一個倒楣的異性戀者,而且是一個至今少女情懷總是詩的女人,又是一個至今豐滿乳房尚未下垂的女人。我怎麼逃,也逃不出「她」的角色。
「她」與我共生一輩子,而我給她的,那麼少。
於是,某一個近春的冬夜,當時家居巷口櫻花開得絢爛,一年絢爛過一年,蒼白的月光退讓了一步,我點起了三根火柴,一根接一根在黑夜中擦亮。第一根點亮,為了看清楚自己現在的模樣;第二根點亮,為了看清楚過去離散的自己,那個「她」;第三根點亮,在一片漆黑中回想我對「她」的虧欠。
寫下這本書,把「她」摟在懷裡,寫進書裡。
【關於陳文茜】
曾經年輕,不認老去。曾經從政,瀟灑告別權力。曾經文藝,不躭溺文藝。她的書寫包含世界財經、國際政治、小品散文、女性與愛情、生活感悟及哲學思辯。人生橫跨學術、電視主持人、廣播主持人、作家、藝術策展人。曾授課台灣大學財經系教授「小人物的國際政治」,在政治大學文學院擔任講座教授,在東海美術研究所教授「儀式美學」,在亞洲大學擔任講座教授至今。李敖曾經笑她,除了沒唱歌仔戲什麼皆包辦。她回李敖:至少擔任過EMI唱片公司台灣總經理,而且主持一檔「文茜的音樂故事」。問文茜為什麼轉折如此多的人生,她的答案:我只有一生。問她為何活得和許多女人不同?她説:女人的責任就是悦己。成為公眾人物的她,只為自己打扮,不為他人眼光穿衣。
《終於,還是愛了》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 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bit.ly/2WMMqox
誠品網路書店:https://bit.ly/3g1je4p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bit.ly/3dZadY2
MOMO 網路書店:https://bit.ly/3dQjj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