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職場
從興奮到不安…當你辭職後,一定會經歷的3個階段!
by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更新
text,photo/cheers,pinterest
如果因為疫情「被」無薪假,心情應該不會太好。若再碰到公司因為營運不佳而縮減人力,恐怕很多人都會出現「厭世感」。
不論是主動轉換跑道,或是被動尋找下一份工作,難免都會有伴隨而來的情緒。好的情緒可以讓人往前走,壞的心情則需要好好整理。
職場教練的各種建議中,更關鍵的是心態的調整。
如果能換個角度看問題,認清失敗不過是一時的,那麼走過轉角,很可能就遇見光明。
關於求職或轉換跑道時,經常出現像雲霄飛車般的情緒波動,國外網站如「Monster」與「SocialTalent」都有相關報導,並將它歸納區分為幾個階段:
首先,一般人剛準備離職時,情緒都會帶點「激昂」,甚至是「自豪」,因為終於鼓起勇氣遞出辭呈了,向前東家說掰掰後,「應該」就是嶄新人生的開始。
類似反應也會出現在放無薪假的前期,對於即將而來的假期,可以安排平常無法進行的活動而感到期待。
但是「興奮」過後,隨著「待職」期間越來越長,一天兩天,一週兩週,甚至從「月」變成「年」,心情就會從「懷疑」、「不安」,變成「自我否定」,甚或「絕望」。
這時,職場專家雷貝卡‧祖克(Rebecca Zucker)指出,不妨把令人不滿意的現況,先當成是個「blip」(暫時的變動),不要無限擴大它的影響力。「SocialTalent」也指出,此時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Hang in there!”(堅持下去)。
祖克說,學會「換位思考」也很重要,這可以避免掉入不必要的負面情緒中。例如很多時候,求職者覺得自己的履歷非常重要,人資「應該」馬上回覆,沒有進一步訊息便心急如焚。但換個角度想,人資當天很可能還有更多事要處理,耐心等個幾天,也許回來的就是好消息了。
面對職涯的「空檔」,同樣重要的還有「蹲低」。
與其自怨自艾,不如利用時間檢視自己的不足之處、趕快補強,機會來時才能「躍高」。
適時「充電」絕對是關鍵,不管是沉思,聆聽(音樂),或是運動,都能讓人心情更好。
另一位職場教練巴布‧普爾(Barb Poole)則建議,在「空檔期」應該維持社交與適時求助。維持社交,一方面讓朋友與家人知道「你在找工作」這件事,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隱形人脈,也許就能幫你找到合適的新工作。
至於懂得求助,不論對象是諮商師,團體,或是能夠長談傾聽的朋友,在低潮時都是能穩固心情的力量。
最後則是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不妨每天透過筆記方式記錄心情。《Expressive Writing and Coping with Job Loss》(對待失業的表達性書寫與應對)一文中指出,在一項研究中,曾經要求一群失業者在5天之內每天花20分鐘寫下心情筆記。8個月後,52%的人找到新工作,而沒有筆記的對照組只有18.6%的人找到新工作。
不管職涯是被動或主動地轉換跑道,整理、充電,再出發,都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做法。只要別讓忽高忽低的情緒起伏左右了你的生活節奏,打亂了該走的腳步,新的機會一定會出現。
【 原文於此,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提供,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