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職場

【職場輕鬆學】你得做問卷,才會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嗎?

MBTI、DISC、五大人格、九型人格⋯⋯不管哪種測驗,都只是個起點,更重要的是,要發展「溝通策略」。如果你真心想要了解一個不太熟悉的人,或者需要從對方得到更多的解讀訊息,就需要刻意地進行觀察。

photo/ getty

【職場輕鬆學】你得做問卷,才會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嗎?

MBTI(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測驗,四處可見。上個月,某個朋友甚至指著我說:「我覺得你是 ISTJ 型」,嚇得我趕緊回來查看 MBTI 到底是什麼,與此同時等於為自己回來再把把脈,確定這一輩子,的確是走在自己想像的路上⋯⋯

我個人其實不鼓勵你去做類型分析,然後以此來確定自己是誰。拜託,你跟自己相處幾十年了,全世界只有你知道你自己是誰,你幹嘛看一堆根本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問卷,也不清楚到底這些解釋究竟是否原味,然後就以此斷定你的人生,甚至決定別人的性格,以確定你要怎麼跟自己和別人相處?

我早產的兒子國中的時候,有一次回家告訴我說:「我有自閉症!」我又嚇壞了,「是醫生說的嗎?」我著急地問,他搖著頭說:「沒有! 是我做問卷,問卷結果說的。」我大火,試著想要解釋這問卷的粗糙 : 它沒有信度,也沒有效度⋯⋯吧啦吧啦一堆後,兒子臉上絲毫沒有表情,門一摔,隔絕所有的解釋,而這個「自閉」字眼,大概兩年之後才從他的腦海中慢慢褪去。

MBTI 是榮格學派學者凱瑟琳・布里格斯( Katharine Briggs )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邁爾斯( Isabel Briggs Myers )提出。這難得的學術母女檔,透過提出四類相互對立的人格特質,導出16種人格組合,以此進行說明和分類。我還記得在博班上課時,教授對於 MBTI 單元是直接跳過不教的,因為它在學術上有很大的信度、效度疑慮,主要的擔憂更是因為太過粗魯地界定人格類型,會失去對人的動態、連續的解釋,簡單來講,就是會傷害對人類變化之美的觀察。當然在商業上,把它當作參考,不無小可,但是別太嚴肅對待,別以此批評別人,或影響你和他人的互動。

所有關於溝通類型的測驗,包括 MBTI、DISC、五大人格、九型人格、霍蘭德職業性向測驗、16人格、社會類型等,多半是讓我們對陌生人,或至少對不太熟悉的人有基本的掌握,這在商業的談判、商務陌生拜訪、新人面對環境等,其實相當有幫助,為什麼建議是「陌生對象」?這是因為我們和對方沒有過去互動的參考點,缺乏我們接下來要怎麼跟他說話的素材,因此,泰半的溝通類型,都需要以「觀察」作為判斷對方樣態的資料「輸入」,然後確定自己說對話、做對事的「輸出」。

那要怎麼做觀察,才確定自己有對的「輸入資料」呢?一般而言,我們會觀看對方的肢體語言。

「觀察」是一種需要靜下心來,且仔細辨認對方細微差別中,產生意義的一種訓練。這意味著,如果你真心想要了解一個不太熟悉的人,或者需要從對方得到更多的解讀訊息,就需要刻意地進行觀察。

毫無疑問地,不管什麼樣的人種、性別、年紀、職業,肢體語言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臉部表情就是最經典的肢體語言。我們看到噁心的事物會皺鼻,見到喜歡的人瞳孔會放大,這幾乎是你無法控制的反射動作,相當大程度地反射出內心狀態。由於這些細微動作難以一下子看到,因此我們還會配合觀察手、腳動作做解讀:身體站姿是否傾向我方、兩手是否插腰等。另外,聲音會反應情緒變化,是重要的參考,所以我們會仔細聆聽對方是否聲音情緒過大、某些訊息音調拉高等⋯⋯。

當然,所有的溝通測驗只是個起點,更重要的是,要發展「溝通策略」。意味著,你知道你是誰,你了解你想要的,在不冒犯對方之下把對方拉到我方陣營,而達到設定的目的。

所以,放下手機和電子用品,學著和自己獨處,真正知道自己是誰。當你知道怎麼和自己相處,你自然會知道如何和別人相處了。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