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居家兵器之首雞毛撢子變小了?Hands 手手,讓新世代愛上傳統工藝之美
by a 編-更新
採訪撰文/林侑青 攝影/Cheng Chen
姜文中始終記得,阿嬤最喜歡坐在院子裡的藤椅,拿把蒲扇有一搭沒一搭地趕蚊子,看小孫子何時推開門回來。除了藤椅和蒲扇,另一個童年中印象深刻的傳統手工藝,則是讓當時的小屁孩聞風喪膽的雞毛撢子。「當然有被打過啊!」他朗聲笑說,「所以我們現在上小小職人課,都會跟小朋友說你們很幸運,雞毛撢子變小了,回去媽媽不能拿來打人。」
找尋屬於台灣的設計語彙
從小愛玩樂高的姜文中,大學念了工業設計,但他越讀越疑惑,「學校教的設計理論源於西方文化,可是我們接受這樣的教育後,設計出來的東西根本沒有自己生活的符號性。你認得出北歐風、日本風,那台灣的風格到底在哪裡?我們自己在地的語彙跟技藝到底是什麼?」
後來,他在南投工藝中心看見顏水龍老師融合藝術設計的生活器物,在心底悄悄埋下一顆種子,想打造一個台灣原創的生活品牌,「我想回到我們的文化脈絡,用在地素材結合傳統技藝做成生活用品,這樣才具有台灣獨特的語言方式,能讓國際看見並認識我們。」
對啊,雞毛撢子去哪了?
成立品牌「手手」後,第一個推出的作品是結合中國結編織技法的「吉祥花鼓」系列家具,但因家具門檻高,市場反應不如預期。在思索下一步時,他想起一段往事:他曾在台北設計之都展覽上,被轉角一張一對老夫妻埋首做雞毛撢子的巨幅攝影震撼,「我足足站在那十分鐘,太美了!下一秒想到的是,對啊,雞毛撢子去哪裡了?為什麼在我們的生活空間已經看不到了?」
他奔赴彰化埔鹽鄉拜訪國寶級職人陳忠露,學習雞毛撢子的做法,「阿伯挑毛速度超快,他從十歲跟他爸爸學,已經做70年了!手中邊做還可以邊看著你聊天,真的很飄丿。我做了半小時,只有前面一小截,害阿伯一直問:哩賀啊未?」彰化鹿港一帶向來是工藝重鎮,早年有許多漳州、泉州的工藝師在此落腳。當時家家戶戶都有珍貴的木製神像或家具,不耐水擦,便發展出雞毛撢子。然而,隨著邁向工業化時代,採用自然素材的傳統清掃用具,也逐漸被便於量產的塑膠製品取代。曾經月銷三萬支的風光產業,後期月賣不到30支。
姜文中和老師傅合作,推出嬌俏可愛的現代版「旺仔雞」跟「小支雞」,甚至還有逗貓棒。「能夠讓新世代,在器物上看見台灣文化的傳統美,讓這樣的美學跟價值重新進入現代人的生活裡,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地美學,有感生活
有些被時光淘汰的老技藝,也許只是來不及找到新的語彙,能有效和當代消費者溝通。若能有越來越多像姜文中這樣具有工業設計思維的年輕人,願意融入傳統工藝領域,或許能成為工藝復興的新契機。「接下來,我們每一年都期許能跟一個新的工藝合作。」今年,手手將和鹿港的正利木器(永茂工藝社)合作,讓充滿結構之美的日式窗花,變身成杯墊、鑰匙圈、居家布置等容易親近的窗花系列。
「未來手手想做到的是,當你今天想買生活用品,朋友揪你去逛無印良品,然後你會說:我們也可以去手手買啊,東西很不錯,還是台灣製造喔!」姜文中歹勢地笑說自己是在講大話。可是,誰說沒有機會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