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台灣也能釀出頂級葡萄酒!威石東酒莊CEO楊仁亞,「我們的價值就是反映自然風土的樣子,真實是可以療癒人的。」
by a 編-更新
採訪撰文/林侑青 攝影/Weslie Wei 圖片提供/威石東酒莊 編輯助理/蔡淇竹 場地提供/COFE 喫茶咖啡
11年前,楊文彬(前興農董事長)懷著「想在國宴放上台灣自己釀造的葡萄酒」的夢想,從一介門外漢開始跨足葡萄種植,在埔里成立威石東酒莊,想探索用台灣葡萄釀酒的可能性。2013年,他好不容易說動從小在國外求學的女兒楊仁亞回國幫忙。2016年,威石東推出第一批葡萄酒。但楊文彬還來不及品嘗甜美的成果便辭世了。
當人生不得不慢下來
「爸爸突然走的時候,我其實真的好慌張,以前在旁邊出主意就好,現在要自己負責了。大家會有很多意見,但當你生命沒有足夠經驗值做為判斷的基底,我當時只能試著去想像,如果是爸爸會怎麼做?」
楊仁亞很感謝父親最終教會了她什麼是踏實,「回台灣釀酒這件事,徹底改變了我。我是一個比較沒耐性的人,但葡萄酒本來就是時間拖很長的事情,我覺得生命就是注定要我做這件事,讓我學習。我以前生命浮浮的,有一種悶悶的感覺,有空虛感。我不會為一個東西付出心力、在那裡折磨、受傷和拉扯。其實,任何的不順都是滋養,沒有經歷過這一些,生命就不夠紮實。」
向天、地、人學習
因為對葡萄一無所知,她只能帶著團隊在犯錯跟冒險間慢慢磨。「比方說台灣栽培方法會讓葡萄枝條拉很長,去衝產量,從來沒有試過國外這種比較集中性的栽培方法,保留葡萄藤的能量。我的農場場長的知識都來自台灣農民,他們經驗很豐富,但有時理念不同,我只能翻譯國外老師的建議。中間會有很多牴觸,沒做過就不知道,你得先相信,還好場長願意邊試邊觀察。」
溫帶作物在燠熱的島國該怎麼種?何時採收?要放到葡萄成熟糖度上去?還是顧忌台灣夏季天候?每一個決策,都影響著葡萄、也影響著圍繞葡萄的人的未來。「如果判斷錯誤,後面要做的抉擇就會不一樣,這些來來回回非常地難。我們不是勇敢,是真的無知,但不知道就會去嘗試。知識有時反而是綁架,是負擔。所謂的挫折或衝突,其實都是成長跟可能性的源頭。」
好比,威石東也和林裕森老師進行「B&W釀酒實驗計畫」,率先嘗試用以往紅酒才會使用的二氧化碳泡皮法,將白葡萄經過泡皮發酵釀製成「橘酒」,於去年底的「Buvons Nature 喝自然葡萄酒展」亮麗登場,再度大膽開拓了台灣葡萄風味的可能性。
自然為美,身土不二
對楊仁亞來說,釀酒最讓人迷戀的地方也在這裡,「從剪枝枒,到長出葡萄變水果,你看著它生長每一次都會覺得好迷人,你把它拿去發酵,它又不停在轉變,那個生命的無限我覺得很美。」
保持自然,喜歡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也是楊仁亞身為 Producer 的堅持。「葡萄酒對我來講是農產品,不是加工品。土地生長出來的東西,要有人的介入才會變成商品,兩者之間的平衡在於,要讓土地講比較多話,還是放入很多人的意志。我覺得威石東在台灣唯一的價值,就是要透過我們的葡萄酒反映自然風土的樣子,『真實』是可以療癒人的。」
會怎麼形容威石東的酒呢?「水果性強,可口,可能比較輕盈,有質地,有平衡,但也優雅不粗俗。也有一點像我們台灣人,有靈性,不會太強硬,有人情味吧。」楊仁亞笑著說。
創造多元的對話
該說酒如其人嗎?楊仁亞說,有時她在農忙後親自送貨給客戶,對方常被她「很自然」的模樣嚇一跳。她笑說自己其實平常都是「裝優雅」,不過在她心中葡萄酒本來就應該是可親的存在,「我喝葡萄酒喜歡跟朋友一起慢慢地喝,在對話的時候可以有多一點的滋味,生命裡面每天就是多一點滋味、情感的流動,增加豐富跟厚度嘛,葡萄酒哪有什麼高貴不高貴。」
她希望台灣葡萄酒能自然地出現在大眾的飲料光譜裡,成為多元的選項之一,「我希望讓更多台灣人喝到我們的酒,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對我們自己更瞭解一點,不要只知道西方的東西。」
繼承父親的遺志,威石東成為了世界葡萄酒地圖上的小小亮點。身為執行長,楊仁亞也會不停探索土地與人的真理,「做酒的人跟喝酒的人中間會有很誠實的對話,不能有一絲絲雜質。我真的是在磨自己,努力讓自己更一致、更真實,不然,做這個酒有什麼意義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