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他沒幫妳付錢,就是不夠喜歡妳」一場約會毀掉,真的是因為AA制嗎?
by 女人迷Womany-更新
text,photo/女人迷
有在關注 PTT 男女版的讀者,應該不難發現,近期板上最受矚目的話題不外乎是「 AA 制」。成十上百篇的相關討論串,從 2020 年 5 月的一篇月子中心應該跟女友 AA 嗎,持續延燒至今。
8 月 7 日,一名男網友發表第一次見面吃飯的AA制實際測驗,說自己針對約會 AA 制進行實測,他找來 19 位第一次見面的女生,分別記錄約會結帳時的狀況與兩人相處後續。
延伸閱讀
文章推出後隨即登上熱門,有網友不意外,也有網友訝異——因為根據這次的粗淺實測,其中有大約半數女性是打算讓男生請客的。
由於該篇文章偏向經驗分享的「實測」,而非經過嚴謹設計的「實驗」,因此我們先不評判這次實測結果,而是單純來討論 AA 制和男女關係之間的作用。
AA 制真的公平嗎?或只是個假議題?它到底是不是最政治正確的約會模式?
異性戀男女交手,有人得利或兩敗俱傷?
AA 制的討論,正好照見異性戀價值裡的約會市場,是什麼模樣。
男追女,女等著被追;男生主動,負起出錢出力的責任;女生被動,只需好好打扮,等待浪漫。
可能是從小受到的教育影響,也可能是偶像劇和小說一向這麼告訴觀眾,導致人們對於異性之間相處的想像,從來就很單一。在純以二元區分的互動關係中,男生該如何、女生該怎樣,都成了僵化的性別角色。
政大法律系教授王曉丹在《這是愛女,也是厭女》書裡提到,男女在成長過程裡常受「浪漫愛(romantic love)」意識影響。
然而,浪漫愛同時也成為一種虛假意識,藉由塑造浪漫卻虛幻的理想,將女性限縮為刻板性別角色中被動、被追求、被呵護的一方,並因而忽視其中的權力不對等。——王曉丹〈解鎖,開啟新時代的情感教育〉
這件事,經常直接體現在日常生活。
比方說,媽媽從小告訴女兒,約會要求 AA 制的男生很小氣,從這點就看得出來他以後不會對你太好;又比方說,在某些交友軟體的約會選項,僅有「各付各的」和「男生請客」,沒有「女生請客」的可能,有人說這是父權紅利,但長遠來看,當女生被付錢、女生被養的性別刻板印象不斷再現,它真的是好事嗎?
而對男生來說,願意負擔約會所有花費,好像也變相成為一種不得不。害怕如果其他男生這麼做而自己沒有,就在愛情的戰場先被判出局;擔心不這麼做,女生就不願再和自己出來。
幫你買單,不等於對你好
執著於用 AA 制來審視男生或女生,某程度而言,就像是單就錢來衡量愛。
男生藉由願意買單,來表達自己有追求女生的興趣;女生以男生是否願意為自己買單,來觀察他夠不夠喜歡自己。
無論是對男生或對女生,遵循約會市場的潛規則走,乍看之下似乎比較簡單直觀、比較好瞭解對方的「意思」,卻也因此框限了在親密關係中的模式,甚至造成誤會。
例如,男生會不會覺得女生肯讓自己請客,就表示她多少對自己有點好感?男生會不會進一步期待,她在這場約會或這段關係中,應該可以給自己一些什麼?
想維繫和支持一段關係走得長遠,買不買單的角力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像是對方願不願意花時間陪伴你、支不支持你的人生選擇、能否與你溝通,或許都比誰付帳來得重要。
美國的蓋瑞・查普曼博士過去提出知名的「愛的五種語言」,包括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光、給予禮物、肢體碰觸、服務的行動,每個人偏好嚮往的都不相同——你怎樣會感覺到被愛,只有你自己知道。
依循約會市場的潛規則做,是一種快速的策略,卻不盡然是最完美的選擇。在吵 AA 制到底好不好,究竟誰該付錢之餘,我們要不要嘗試鬆動體制,開闢其他選項?
「 AA 制」摧毀不了、也拯救不了關係
寫第一次見面吃飯的AA制實際測驗這篇文的男生,最後和網友狂推的 15 號女生在一起,能說全是因為 AA 制嗎?真要談 AA ,15 號女生花費心思為男生做餅乾、慶生,又該如何計算呢?
說穿了,要不要 AA 制,其實是很個人的選擇。
能不能每天講電話?
能不能和異性單獨見面?
能不能婚後我負責賺錢你打理家務?
每個約會對象或伴侶,都是全然不同的個體,沒有一套必然成功的百分百準則,讓你知道怎麼和另一個人談戀愛。
AA 制,到底是價值觀的事,也是兩人之間的事,只要雙方有共識,你情我願,取得平衡就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女人迷,原文詳見於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