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外遇、換伴侶試探道德底線?或許,每段感情裡都需要第三者?
by 蘇予昕-更新
圖/Netflix;翻攝自Pexels作者Arina Krasnikova、RODNAE Productions
這是一個聳動的標題,但請放心,絕對不是用來騙點閱率的,而是要來探討一個極為常見,卻被大多數人認定為異常行為的──「外遇」;TED知名講師、心理學家艾斯特·佩雷爾曾說道:「外遇,在婚姻被發明的那一天就存在了,對外遇的反抗也亦然如是。」就像電影裡,大家越要主角別進去那扇門,主角越是著了魔般地想進去,禁忌只會讓人更想一探究竟,攤開來討論,才能消除禁忌的魅力。
然而,這篇文章絕非鼓吹或贊同外遇,畢竟外遇是撕裂關係、摧毀信任感的一大因素,而是想邀請讀者深入看見,在外遇的暗流湧動和造成的傷痛悲劇下,人性更深的需求與渴望是什麼,進而可以愛得更有意識。
交換情侶、換伴引狼入室?
近期出現一檔韓綜名為《交換情侶》,節目設定是邀請4對感情出現裂痕的伴侶一起來參加這場實境秀,製作單位將安排不同對象間交叉約會,2週後讓每個人選擇,是回到原配身邊,還是與新的對象展開戀情。
一開始會知道這個節目,是好友Y私訊我:「請問昕理師,為何有人會想和另一半參加這麼危險的活動呢?不是擺明著引狼入室嗎?」乍看之下的確很詭異,感情都已經搖搖欲墜了,怎麼還會想要有其他有吸引力的對象靠近呢,也太不符合人性了吧!
但是,人性比我們想像得更深沉。心理學家拉岡曾說,當二人感情陷在看不清的狀態,第三人的出現能勾出那些模糊的感受,因此產生新的契機(當然也是危機),迫使我們討論、面對或改變。
感情關係中需要的「第三人」
這個第三人也不僅限於傳統意義上的「小三」,舉例來說,有些伴侶明知關係有問題,卻仍堅持要生孩子,一胎沒用再生二胎……來個貼切的比喻,只有兩隻腳的桌子很晃,但如果有第三隻腳,就能穩固許多,這就是一種力量的轉移與平衡,把對彼此的不滿或無法解決的糾葛,藉由共同話題和需要一起照料的新生命上,暫時跳過兩人間本有的衝突。
另外一些讀者可能也體會過被父母拉進三角關係之中的經驗,媽媽要你長大別變得跟你爸一樣不負責任、爸爸和你抱怨媽媽讓他多痛苦等等,這都在在說明了當兩人無法處理自己的關係議題,就會強迫式地想拉第三人進入,協助消弭這股焦慮。
我猜,這齣韓綜試圖將禁忌、偷偷來的「外遇」,變成公開、正大光明的節目安排,讓原配感受其無可逃避的衝擊,情緒無處壓抑,不得不去將那些積壓已久的問題和伴侶討論,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創造再次流動的可能。因為,裡面每一對都有溝通上的問題,有些人從來不講自己的感受,明明不開心卻不斷說著「我沒事啦」;有些人經常指責另一半,你應該怎樣,又不應該怎樣,以為這就是溝通表達,殊不知逐日磨損了情感,幾乎快變成了仇敵。
感情關係中最可怕的是?
訪談主角們心聲時,好幾位都說了類似的話:「原來他/她喜歡的理想型是那樣」、「第三者都能看著我的眼睛專注傾聽,我的伴侶卻不行」、「我好像沒看過伴侶的這一面」,第三者的現身,讓彼此都有入口探索自己新的面向;如同許多外遇的個案會告訴我:「她/他讓我重新感覺活力、年輕、被愛的感覺」,或許外遇從來跟第三者無關,而是人類本有的,想要認識更全面的自己的渴求。
所以,兩人世界中最可怕的並非第三者,而是無法持續探索的自己,我曾對另一半說:「如果哪天你發現喜歡上別人,對我而言這不是個罪惡,我們喜歡的都是鏡射回來的特質,這是一個機會讓你去探問自己要什麼?我們的關係中缺乏什麼?如果你探索後仍決定要與對方發展,我會很傷心,但全然尊重你,因為我們都只能為自己的幸福做決定,然後為自己負責。」當外遇能被視為一個契機而非禁忌,就有可能幫助你與伴侶之間更加坦率,跳脫彼此責怪與防衛的舊模式,實現每個人都想要的——相愛也同時做自己。
而我也經常自嘲自己是個「合法的第三者」,因為伴侶諮商這檔事,就是透過心理師客觀的視角反映兩人間的盲點,來一場沒有批判的傾聽,當心聲有一個安全的空間能抒發出來,我們幾乎都會發現,原來對方也和我一樣挫折、怕被遺棄、感到孤單、渴望認同……我們並不對立,只是在用不同的語言,說著共同的需求。
延伸閱讀
- 最危險戀綜《交換情侶》分集進展!和新的人約會更開心?在愛情裡「嚴以待人、寬以律己」,還能走得下去嗎?
- Netflix韓國戀綜《交換情侶》公然外遇挑戰道德底線?4對情侶、2週同居旅行,舊愛還是最美?轉身發展新戀情?
- 《婚詞離曲3》撇開尖叫戀,史避影教育女兒面對外遇父值得看:「人生沒按照自己的預想發展,不代表就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