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18歲談永遠是信仰,25歲談永遠是約定,30歲談永遠「內心很清楚那只是個目標」
by Rose Tai-更新
Photo / Getty
文/羅伊說
文字很有趣 —— 經常「長得一樣」,但大家對它的「理解」卻不同。就像「永遠」這個詞,每個人都說過,但大家口中的永遠其實都不一樣 —— 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還能說出「好幾種」不同的永遠。
18歲談永遠是一種「信仰」,25歲談永遠是一份「約定」,30歲還談永遠,內心就很清楚那只是一個「目標」。而年紀再大一點 —— 有些話就不說出口了,另一半也不再問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相差10歲的戀人,會有所謂的「代溝」 —— 因為「他說的」,跟「妳信的」,經常不是同一回事。
所以很多戀人最初了解對方,靠的都是「腦補」 —— 直到發現彼此對文字的認知有出入,才又因「陌生」而相愛,因「熟悉」而分開。但如果對方出口的那一刻是真心的,那可能也不算騙子 —— 這就像每個人都真心希望自己發財,但大多人最後也還是選擇放棄。
所有的承諾都只是一種「激勵機制」,負責加油,但不保證能跑到終點。
「情侶之間,總是雙標」
在網路上看一個有趣的理論 —— 叫「不可能三角」 —— 簡單來說,在同一個領域,好處只能佔到兩個,不可能三個全佔。例如挑選伴侶(無論男女),「好看」、「有錢」、「忠誠」,這三者你最多只能擁有兩樣。
所以如果你的伴侶長得好看,又很有錢,那他一定不會忠誠,如果他長得好看,又很忠誠,那他一定口袋空空,如果他既忠誠,又有錢,那他一定長相普通。再來是情人或朋友之間的溝通,「智慧」、「真誠」、「說話好聽」,這三者你最多還是只能擁有兩樣。也就是如果對方很有智慧,又待你真誠,那他說話一定不會好聽,如果他說話好聽,也很真誠,那他一定不太智慧,但如果他既聰明,又會說話,那他肯定並不真誠。
那麼有趣的問題來了 —— 如果可以選,你希望自己缺少什麼(羅伊希望自己長得不好看,說話不好聽)還有如果可以選,你希望伴侶缺少什麼(羅伊希望伴侶不太有錢,說話也不好聽)
都說情侶之間總是雙標,「妳 / 你」怎麼選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