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身為I人的你,在即將或剛步入婚姻的階段,總是覺得要叫出那聲「爸」或「媽」實在有夠難?

E人的其中一個特質,就是比較容易跟人混熟,建立起不錯的關係。而I人在這個方面,則明顯要來得弱上許多。也因為如此,在與另一半進展到會被對方的父母要求直接叫他們「爸」與「媽」時,身為I人的你,是不是總覺得有點彆扭,因而難以啟齒呢?

Photo / Netflix、IMDb

身為I人的你,在即將或剛步入婚姻的階段,總是覺得要叫出那聲「爸」或「媽」實在有夠難?

還在單純的交往階段時,要是去另一半家中做客,或是與他們一同出遊、用餐的時候,大概只需要叫對方的父母「叔叔」跟「阿姨」就行。然而,隨著時間過去,你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穩固,那麼約莫在即將踏入婚姻時,這樣的稱呼,也自然而然地會被要求改成「爸」與「媽」才行。

有時,甚至都還沒走到這一步,只因為你們兩個確實交往了一段時間,那麼對方的家長,也的確很有可能在已經認定你的情況下,表示你可以直接改變稱呼,叫他們「爸」或「媽」。

對於個性比較外向的E人來說,由於有著原本就比較容易與人打成一片的個性,所以像這種可以拉近彼此關係的稱呼方式,自然不會造成太大問題。

不過,這對I人來說可就不同了。縱使與對方的家長認識也有一段時間,但真被要求換成這樣的稱呼時,I人的內心也肯定還是會尷尬不已,最後導致那聲「爸」或「媽」就是難以說出口來,結果使當下的氣氛,也因此變得有些尷尬。

如果你也是I人,不管過去或現在,也都確實有過這種經驗,甚至光是想像一下未來,也認為自己以後肯定會有點難跨越這關的話,那麼接下來,便讓我們簡單地提供三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建設,藉此打從一開始便順利過關,避免尷尬的情況發生!

1:提醒自己有多愛對方

請注意,這個方式的核心概念,並非要你透過這種方式對自己情緒勒索,抱持著類似犧牲奉獻的想法,好讓對方可以跟父母交待過去。

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相愛的兩個人,往往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彼此影響,以一種本能式的反應,在無意識之間默默模仿對方的舉動,使兩個人開始出現類似同化的效果。

因此,之所以要提醒自己有多愛對方,正是出自這樣的道理,讓你從潛意識開始,認為這也是一種與對方同化的方式,達到愛屋及烏的效果,因此只要想到對方也是那樣叫他的父母時,也就變得比較容易叫出口了。

2:從角色扮演開始

上一種方式,算是從平常開始便要建立相關心態,需要一定的時間潛移默化,至於這裡介紹的方法,則是要在心裡設定好一個情境,好好地告訴自己,現在自己是在扮演一個乖女友或乖媳婦的角色,透過說服自己只是在演出特定角色的情況,讓爸或媽這樣的稱呼,因為在心裡產生了一種演出所需的距離感,反倒變得更容易叫出口來。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你變成那種假意奉承的人,主要是在剛開始還不習慣的階段,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讓自己比較容易開口,算是一種內心的臨時手段,最後久而久之,開始習慣以後,自然也就不用透過這種「演出」形式,便能順利地叫出口來了。

3:同義詞就是你的好朋友

上面的兩種方式,比較算是心態上的轉念,至於這邊介紹的「同義詞」作法,則比較偏向實際操作的技巧,有助於你更容易擺脫那種不知如何是好的尷尬處境。

至於什麼是「同義詞」的作法呢?簡單地說,假設你平常叫自己父母的方式,是比較親暱的「把拔」與「馬麻」,那麼在叫對方父母時,則可以刻意使用不一樣的叫法,例如比較簡單俐落的「爸」或「媽」,或是一樣帶著點親近感,但發音卻稍有不同的「巴巴」與「媽媽」。

這樣的好處,在於對方聽起來一點也不會覺得有奇怪之處,但在你的心中,則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明顯為兩種方法帶來足夠的區分,最後也因為這樣的不同,變得更容易叫出口來。

以上的三種方式,對於I人來說,應該都能在遇到類似的情境時,多少可以派上用場,尤其在逢年過節,得到對方家中問候一下的時候,自然就更需要囉!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