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運動後有這些症狀,當心是橫紋肌溶解症!醫示警運動後5危險症狀,恐洗腎、奪命,1招快速降溫預防熱傷害
by 美麗佳人編輯部-更新
採訪撰文/郭岳潭 Photo/unsplash.com、gettyimages
專業諮詢/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
夏天在大熱天下運動,小心中暑引發橫紋肌溶解症!日前一群國中生相約爬山,一名男學生出現瞻妄現象,意識混亂、胡言亂語,緊急送醫急診,當時肛溫高達41.4℃,合併出現急性腎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及橫紋肌溶解症,情況一度危急,住進加護病房。由醫師帶你了解橫紋肌溶解症的可怕之處,以及如何預防。
氣溫飆高 慎防中暑、橫紋肌溶解症
天氣越來越熱了,氣溫也不斷飆高,接連出現38℃以上高溫,體感溫度甚至來到42℃以上;中央氣象局示警,全球暖化影響下,再與聖嬰現象疊加,將會使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增加。
根據衛福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今年7月截至7/20,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626人次,將近是去年同期2倍之多,進一步分析發生熱傷害的環境,前3名為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密閉車廂。
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橫紋肌溶解症是中暑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而中暑是最嚴重熱傷害,當中心體溫超過40℃,且出現意識不清、癲癇、瞻妄、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即可診斷為中暑;根據臨床統計,體感溫度33~39℃,會增加肌肉痙攣及熱衰竭的機會,如果體感溫度達到41~51℃屬於危險等級,很可能發生中暑。
中暑的危險因子,包括:劇烈運動、過度運動、水分缺乏、肥胖、睡眠不足、熱指數數過高、熱適應不足(如新兵、久未訓練的老兵),以及患有感染疾病(如感冒、發燒、腹瀉、肺炎)、甲狀腺亢進症、汗腺功能不良、心肺功能不良及藥物導致排汗不良,也都會增加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
顏宗海表示,臨床上,平時很少運動、卻突然增加運動強度的人,最容易發生橫紋肌溶解症,主要致病原因為過度激烈運動,像是打球、重訓、登山、馬拉松,因長時間持續壓迫某個肌肉部位,產生急速肌肉損傷,尤其是近端大塊肌肉,如肩膀、上臂、大腿等部位最容易發生,因體溫過高又缺乏水分,電解質失衡造成肌肉細胞壞死的一系列症候群。
運動後有這些症狀,當心是橫紋肌溶解症
橫紋肌溶解症又稱肌球蛋白尿症,臨床症狀主要以肌肉為主,包括:肌肉充血、腫脹、痠痛、壓痛、僵硬及無力,此外,因肌肉受損而釋出大量肌球蛋白,可能造成腎臟損傷,排出的尿液會呈現暗紅或深褐色的「可樂尿、血尿」;若是嚴重腎臟損傷,導致腎臟排除水分、毒素能力下降,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意識不清或昏迷等現象,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多重器官衰竭,而有致命的風險,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急症。
顏宗海強調,如果運動後,發現肌肉痠痛、無力,同時尿液變暗紅,或是尿量減少,甚至一整天都未排尿,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臨床上,診斷橫紋肌溶解症是抽血檢查肌肉酵素肌酸激酶(CK),正常CK數值應低於200U/L,如果發生橫紋肌溶解症,CK數值會高達數千、甚至上萬,另外,鉀離子數值也可能伴隨著上升,而血清中肌蛋白呈現陽性反應。
輕度橫紋肌溶解症的治療,以大量點滴注射為主,可併用鹼化尿液藥物少尿者可使用利尿劑,加速排出肌球蛋白,患者通常在數天內可痊癒;但如果併發急性腎衰竭、代謝性酸中毒或高血鉀症,必須立即洗腎治療才能救命。
肌肉痠痛、橫紋肌溶解症如何區分?
顏宗海說明,一般而言,運動後發生的單純肌肉痠痛,經過充分休息可以逐漸緩解;但橫紋肌溶解症的痠痛感,則會越來越強,甚至出現持續性抽筋、癱軟無力,即使使用痠痛貼布、吃止痛藥都無法改善。最重要的是,要觀察尿液顏色及尿量,單純肌肉痠痛並不會影響腎功能,引起排尿異常現象;而橫紋肌溶解症患者,則會出現尿液變暗紅,且尿量也會隨之減少、甚至無尿,都是腎功能受損的警訊。
延伸閱讀
7招預防橫紋肌溶解症
- 01. 運動前,做好暖身運動,大約15~30分鐘。
- 02. 運動時,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提升,並避免過度激烈運動。
- 03. 進行短時間、強度高離心運動,或是反覆單一的運動,像是舉啞鈴、深蹲、伏地挺身、騎飛輪等,應避免持續時間過久,並注意身體狀況,切勿逞強。
- 04. 注意水分補充,運動前30分鐘,應該先喝水300~500c.c.;運動過程中,每20分鐘應喝水100~200c.c.;運動後,記得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 05. 運動後充分休息,並隨時留意肌肉症狀及排尿情形。
- 06. 避免在大太陽及高溫下運動,建議選擇通風、有遮蔭處為佳。
- 07. 若發生中暑,立即撥打求救電話,並將患者泡在10~15℃冰水中,並於四肢特別是鼠蹊部、腋窩、頸部敷冰毛巾,幫忙快速降溫,等待急救人員。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