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如果花蓮是一顆小星球|PALAFANG 跳浪藝術節「星球爆裂觀測站」直面地震,在藝術與科學間重拾生活力量
by Melody TU-更新
採訪&整理撰文/Melody TU;Photo/哇大創意提供
由花蓮縣文化局主辦的「PALAFANG 花蓮跳浪藝術節」2024年11月盛大回歸!一直到明年初,在主展場石雕博物館、花蓮美術館,與花蓮各地 8 個衛星站與大家見面。
「Palafang」在阿美語意為「來做客、去拜訪」,而「跳浪」既是地名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早期東海岸人們往來需計算浪潮,在礁岩間跳躍式前進。兩者皆有「回家」之意。自 2021 年舉辦首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以來,藝術節創造每個人與花蓮的新關係,呈現創作者眼中的花蓮,並結合在地藝文平台分享生活體驗,串連起旅人與當地人對花蓮的情感。今年甫經歷4月3日大地震的花蓮,也直面位處地震帶的事實,從科學的解釋與藝術的描摹,試圖以縫補天災與生活,療癒而重生。
為什麼是「地震」?花蓮身為能量釋放觀測站與心靈救援中繼站
我們身處的地球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經常會釋放能量,因而產生斷層、破裂、錯動。作為千百個經常發生地震的板塊交界隱沒帶之一,花蓮就像一顆小星球,值得更多人觀測:在日常之間,我們如何安頓心靈也進展科學,與自然共活。
今年的跳浪藝術節,首度結合當代藝術與地震科學團隊。由台灣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馬國鳳特聘研究員和米崙斷層鑽井觀測站,為展出提供了科學觀測的角度。也透過藝術,放大感性的觸動,將星球破裂的觀測工作,延展到人與土地、人與海洋、人與萬物,在星球巨大震盪錯位後的關係重組與存在重逢。
許多藝術家探索部落有關地震發生的不同神話,以當代藝術的方式呈現當代心靈的依歸。也連結當地人的群體寫生、數位模型、事件繪畫、場所攝影、部落重建、療癒劇場與詩學書寫,來銜接受創的環境與人心。8 個不同的衛星站,則透過不同的故事採集,重新編輯撫慰心靈與地靈的創傷,讓星球的破裂與能量釋放,得到精神地理上的療癒。
策展人龔卓軍說,談到地震,大家對中部的九二一震災記憶深刻,而花蓮0403大地震其實影響劇烈,餘波不斷的大小餘震影響了眾人在花蓮的一切,卻缺乏足夠的描述,因而也缺乏理解的機會。這次通過科學觀測的呈現,讓大家看見花蓮在地震科學的重要進展,除了基於科學實證而心安,也不再無視地震與我們如此息息相關。並通過藝術的詮釋,讓大家對地震的超現實場景,產生各種層面的感受。
主觀測站|神話、繪畫、攝影與科技藝術等 11 組作品呈現
在進入石雕博物館大門之前,Iyo Kacaw 伊祐・噶照以〈生命的穿透力〉雕塑呈現韌性的意象。就算山林崩塌,只要土裡的根還在,終將衝破重重阻礙。
如同在對抗的〈巨人斯金納1號〉與〈巨獸鯊鹿兒2號〉複合獸骨架帶來張力,涂維政《地震博物館》系列作品,以仿照古化石的方式創建巨大的神話遺跡。踏上鷹架的晃動感,呼應地震的體感。位於中央,剛出土般的〈哇茲姆化石〉,結合山豬頭、牛角、巨人腳,來自不同但都與地震有關的神話。兩旁懸掛的仿出土物件,來自花蓮居民0304震災的物件與彎折的植物。
2ENTER 貳進藝術團隊將數據轉化為影像的〈擬山行〉,與劉靜怡〈像石頭一樣柔軟〉錄像動畫,從視覺讓觀眾感知土地。在虛擬與現實的界線日益模糊的時代,重新接收與建構我們心中的地景。
火山是地球對外的通道,火山震動產生次聲波的共鳴,是來自地底的心跳。張溥騰〈深時間裡的心跳〉讓我們聽見腳下的地震帶。 震動就是能量的傳遞,巨大音箱發出火山與人造聲響,一起傾聽大地的聲音。
盧俊翰《地鳴後滄桑》展出 2018-2024 年共 11 幅畫作,除了自身創作脈絡,也踏查震後大自然創造的新圖騰。
Ali Istanda胡家瑜〈山,與山〉包括樹脂版畫與壓克力裝置。版畫描述洪水故事的後續,鰻魚或大蛇造成地震的神話流傳。裝置壓克力堅硬而又能透出柔和的光影,就如同在這塊土地生活的人們。
以藝術資源進行支援強震重創的花蓮山區,陳政道〈Dgiyag Skadang 砂卡礑的山〉與當地牧師及居民共創樂高積木與影像故事。
來到花蓮美術館展區。王煜松〈花園-花蓮 #九〉直徑2米的大球裝置,延續創作球形與遺址系列,地心引力位能轉換動能,一直移動的時間感。鍾順隆與莊慕華以攝影緩慢思索,如何看待地震後的轉變。公視《我們的島》通過不同地震紀錄的影像,呈現時光隧道,既是預言也是預防。
8 個衛星站|遭遇地震的人們,通過藝術與科學安置經驗
MiDAS 米崙地震工作站以全球地震科學最先進的「光纖」,開啟世界級的斷層鑽井計畫,穿過米崙斷層帶做地動監測。陳玟樺位於「洄遊吧」的水下攝影作品,呈現花蓮海外鯨豚的珍貴追蹤影像。
震後斷層上升,平時看不見的地下都裸露出來,鄭致廷位於璞石咖啡 × 光之島共享基地的裝置作品,也用裝置承載居民因暴露在危險中,裸露出來的情緒。而花蓮綠地繪畫工作室、0403共享空間、東東強海街基地三處,展出的是一群愛畫畫的花蓮年輕藝術家,在地震後用寫生描繪此時的景象。
許雅菁與王煒婷回憶地震那天發生的事情,朋友來訪、在院子裡聚餐、小鴨子出生、涉區居民搬小凳子在戶外聊一整晚⋯⋯他們的繪畫與裝置藝術展,放大農村生活中的如常感,回歸大地安穩的力量。同時身為農夫與攝影師的鍾順龍,感受「家」的意義在地震中越發清晰,拍攝地震也拔不走的家鄉扎根。
地震不只有人類受影響,生態攝影師白欽源(魯夫)帶領大家走進大自然與動物的世界。插畫家黃海蒂位於 Makotaay 生態藝術村的裝置藝術展,在海邊感受島嶼的跳動,繪製不同形狀的地震意象與新的生命歷程。
2024 PALAFANG 花蓮跳浪藝術節-星球爆裂觀測站
展期|2024.11.02 – 2025.01.05
策展人|馬國鳳、龔卓軍、Nakaw Putun、王玉萍
主展場|花蓮縣石雕博物館、花蓮美術館
主展場藝術家|2ENTER 貳進、Ali Istanda 胡家瑜、Iyo Kacaw 伊祐・噶照、Raito Low 劉靜怡、公視我們的島、王煜松、涂維政、張溥騰、陳政道、盧俊翰、鍾順龍 × 莊慕華
衛星站合作藝術家|
MiDAS 米崙地震工作站(新城鄉)
陳玟樺(洄遊吧|新城鄉)
鄭致廷(璞石咖啡 × 光之島共享基地|花蓮市)
地震寫生團:王思婷、王煜松、朱庭嬅、吳優、扶九淵、林佑愷、徐立軒、張峻閡、莊梩桉、陳廷妮、黃政強、黃庭筠、楊潔恩、黎睿騰(花蓮綠地繪畫工作室 × 0403共享空間 × 東東強海街基地|花蓮市)
許雅菁 × 王煒婷(艸青悠耘工作室|壽豐鄉)
鍾順龍(美好藝術|鳳林鎮)
白欽源(台灣黑熊教育館|玉里鎮)
黃海蒂(Makotaay生態藝術村|豐濱鄉)
「星球的爆裂與美學的挑戰」論壇
觀測小組 I:策展人X地質
日期|2024.11.16(六)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觀測小組 II:藝術家X地震
日期|2024.11.16(六)
地點|MiDAS米崙地震工作站
觀測小組 III:藝術家X地理
日期|2024.11.17(日)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