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閱讀
永遠不會和你分手的人,就是你自己
by 昭編-更新
編輯/昭編 文字資料提供/【時報出版】松浦彌太郎《正直》
《美麗佳人》讀家書摘《正直》
少年時的我,將這種感覺牢牢刻劃在心上,此後也成為我的思想核心。在我的人生指南針上,有個「你是獨自一人」的位置,永遠也不會改變。我用屬於年輕特權的心靈與身體的自由,克服了獨處時產生的不安與寂寞。
連「人是為接受孤獨而生」這種念頭都不曾有過的少年時代,這個透過經驗摸索得到的真實感受,至今仍是我的護身符。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沒錯,孤獨是人生的要件。任何事都從獨處開始,從那天起,我接受了這個基本原則。
我是在東經中野的鍋屋橫丁出生成長,那裡離新宿歌舞伎町雖近,卻是保留了濃厚舊市街風貌的地區,我在一個像長屋一樣的公寓裡長大。一坪多的木板隔間廚房,有廁所但沒有浴室,除此之外就是一間三坪的房間,我和父母及姊姊一家四口生活其中。晚上大家躺成一排睡覺,早上再把棉被收起來,同一個空間既是起居室,也是兒童房和客廳。這樣看來,或許會有人認為我家很窮,其實在當時,這是常見的生活方式。
整棟公寓住著八戶人家,有很多和我年紀差不多的孩子。有同年的,有大我一點的,也有小我一點的,大家總是玩在一起。就連什麼也不做地發著呆時,身邊也一定有其他人。公寓裡的人際關係很緊密,就連大人也一樣,大家都稀鬆平常地自由進出其他人家,我們甚至連別人家抽屜裡裝了什麼東西都很清楚。不論是在巷弄、空地、公園,或是零食雜貨店,只要是在社區內,不管去哪裡,大家彼此都熟識。隔壁今天的晚餐吃馬鈴薯燉肉、樓下那戶人家的夫妻一天到晚吵架,邊角那戶的大女兒老是被媽媽罵︙︙所有人都共享著這一切生活瑣事。
「小彌,你上哪去?」
沒有人不認識我的這個世界是那麼溫暖,我內心充斥著滿滿的安心。從安心變成侷促不安,大概是我小學五年級左右的事。
說來或許只是因為有點孩子氣的小事。比方說,我想打棒球時,玩伴都說想打躲避球,我也只能配合大家。又或者,即使今天我只想自己對著牆壁丟球玩,只要其他人說「一起玩嘛」,我就不能不答應。儘管還不至於到不自由的地步,但也算不上自由。在那個什麼是隱私權也不知道的年代,我們是置身於受到一股強烈「默契」所支配的群居社會,那令我覺得麻煩得受不了。我對一天到晚和玩伴膩在一起的事感到厭煩。那或許就是每個人在成長期都經歷過的,對於「身邊日常」的鄙夷。
我是個幾乎不曾違逆父母的小孩,然而,對群體的叛逆之心卻從那時開始漸漸萌芽。從某天起,我便不再跟著大家在社區裡玩了。我跨上腳踏車,決定一個人去社區外晃蕩。
只要騎上腳踏車,哪裡都能去。踩著踏板,出發冒險。每踩一下踏板,就朝未知的世界更近一步。就這樣一步一步,拓展了我的自由範圍。到沒去過的公園,還有陌生的繁華鬧區。新宿歌舞伎町或中野百老匯就近在身旁,只要再走遠一點,還能去到澀谷和原宿。等習慣之後,騎一小時就到池袋了。也曾為了想看巨人隊練習,花了半天的時間騎到多摩川球場。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不必和誰商量「要去哪?」也不必在年紀大的孩子說「今天去附近空地玩」時聽命於對方。自己一個人決定,自己一個人出發。自己一個人四處閒晃,自己一個人回家。畢竟還是個孩子,並沒真的做了什麼事,更何況我既沒有錢,也不知道該怎麼花。我只是一股腦地踩著腳踏車。我只是,看著街上的風景。即使如此,跑得愈遠,內心就愈興奮。光是知道世界上有連空氣聞起來都不一樣的地方,就令我高興得不得了。
你品嚐過「獨自一人」的滋味嗎?
不管是買東西還是吃午飯,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討厭獨自行動」。就連工作、讀書或思考等需要「獨處」的時候,也有不少人會想要有個同伴吧。在意周遭眼光,偶爾落單時就會擔心「人家會不會認為我是沒朋友的可憐人」,這樣的人一定也是有的吧。也有些人隨時都想找人交換意見,一旦無法確認自己「和大家一樣」就會坐立不安。
可是,只要和誰在一起,真的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了嗎?別人能為我們拂拭內心那股不對勁或寂寞的感覺嗎?我不認為。再說,想活得有自我風格,想實現自己的夢想等等,更是得靠自己。長大之後我才發現,從小我就擅長獨處。我沒什麼專長,凡事也沒想得特別深入。只是,我從小就懂得一個人獨處的樂趣,也體會過一個人獨處的艱難,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不管和誰在一起,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人」的心態。
高村光太郎的詩寫道:「有一個自己,是自己承受不起的。」讀到這首詩時我好驚訝,竟然有這麼達觀又客觀的想法,從此便難忘這句話。我從這句話中得到共鳴,認為那形容的正是我。在面對任何人之前,必須先面對自己,對「自己」這個人得感到興趣才行。總覺得,如果無法對自己感興趣,也無法對別人感興趣。
你就是自己的朋友。接受「獨處並沒什麼不好」這件事。這不是要你一個人躲起來,而是要審視自我,了解原本而真實的自己。唯有先這麼做了,一切才能開始。
至少,對任何人而言,永遠不會和你分手的朋友,就是你自己。在對別人展露笑容前,先這麼做。
《正直》
作者松浦彌太郎是日本知名生活美學專家,也被稱為是「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在《正直》一書中他回顧自己的人生,並首次公開他在年滿49歲之際,毅然辭去在《生活手帖》擔任九年的總編輯職位當時的心境。就一般常理判斷,行至中年,以維持現狀度過接下來的人生應該是最穩妥的選擇。不過,他卻不這麼想,他說:「儘管自知必冒風險,我仍將自己重新歸零,選擇縱身躍入全新的領域。」。也是在即將邁入半百的年紀時,驚覺自己所剩時間有限,進而思考人生中一路以來努力的過程。松浦彌太郎分享了自己的生命故事與人生理念。他認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會在無形之中成為人生的養分,進而形成現在的自己。而將此書取名為《正直》的原因來自於,他希望能藉由這本書,大家也能找到自己心中的「正直」,在往後不斷迎接新的挑戰之際,秉持這些正直誠實的信念度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