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存錢路上你也有「管他的效應」症頭嗎?心理學家教5方法,有效降低破壞目標行為

「管他的效應」是指人們在追求特定目標時,容易因為一個小破功,就開始大放縱,進而陷入負面循環。專家建議,面對一次錯誤的選擇時,可以轉換心態,避免過度自責,因為對目標保持信心,才更有機會實現它。

Photo/網路

存錢路上你也有「管他的效應」症頭嗎?心理學家教5方法,有效降低破壞目標行為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正在管理體重,想偷吃一口洋芋片就好,結果卻吃到停不下來;明明想省錢,卻失手下單了不需要的東西,乾脆就放棄了本月的存錢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途中,很容易會感到灰心;然後一個破戒的小失誤,卻落得全盤皆輸,陷入後悔的惡性循環,不知不覺做了更多違反目標的行為。這種心態被命名為「管他的效應」(what-the-hell effect)。不論是減重、或是存錢都一樣適用。

每一次犯錯,都在削弱我們抵制誘惑的信心,而這些負面的信念,累積成自我實現預言,最後讓不好的信念成真。其實「管他的效應」,是當你因某些行為過度,例如吃太多、買太多而感到內疚時,試圖安慰自己的方法。「對自己感到不滿,會促使你做一些事情,只為了讓自己再次感覺良好。」史丹佛大學健康心理學家兼講師麥格尼格爾(Kelly McGonigal)在《輕鬆駕馭意志力》一書中指出,「最便宜、最快的策略是什麼?就是打破那些讓你沮喪的規則。」

想擺脫這種惡性循環,並不是靠意志力。當你對自己失望時,要懂得自我同理,用真正喜歡的建設性行為,取代破壞目標的行為。《心念的力量》一書作者羅伯森(David-Robson)在《華爾街日報》上的文章建議,節食中一次的小失誤,不過是情境所造成,避免歸咎到個人的自制力或意志力。唯有提升信心,建立自我效能,相信自己一定能達成目標,才更可能避免失敗。所以你不需要冰冷的現實,像是告訴你自己真的太胖了,而是需要一個溫暖又包容的宣洩出口。

5習慣終結惡性循環

存錢就跟減重如出一轍,不要被一時的破戒所打敗,重點是建立起專家推薦的5點生活小習慣。

1. 設定每日步行目標

「每年,我都會將每日步數目標增加1,000步。它迫使我集中精力到處走路,這無意中為我節省了Uber和計程車的錢,」艾爾斯(Ally-Jane Ayers)是一名財務規劃師,也是財務諮詢公司Brooklyn FI的聯合創始人。這些目標促使她和朋友一起散步,而不是和他們一起喝酒或吃飯。

2. 定期整理衣櫃

人們經常忘記自己買過什麼東西,只有發現自己已經擁有大量垃圾,才會讓你克制刷卡或下單的欲望。

3. 早點睡覺

你也喜歡在夜深人靜時,躺在床上用手機逛網拍嗎?早點睡,不僅能讓自己脫離危險的誘惑,第二天也會有更好的精神,覺得壓力減輕,避免落入用衝動消費來犒賞或安慰自己的陷阱。

4. 加入會員計畫

有些機構會提供年度或期間會員的優惠方案。財務規劃師凱法斯蒂吉(Caitlin Fastiggi)表示,每年都會和孩子一起加入至少一個新博物館會員,並檢查會員資格是否仍提供優惠。

5. 把錢花在刀口上

你的錢都去哪兒了?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財務顧問馬古拉(Pari Hashemi Magura)說,盤點錢的去處,有點像是重溫犯罪現場,但也會發現有用的事實。請記得,花錢本身並不是壞事,尤其是一些真的在使用的東西。可以整理起來,善用折扣季補貨。

原文出處於此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