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喜歡你的人,會連同你的缺點也喜歡;在乎你的人,會在乎你有沒有看見自己的優點。

「做自己」已經成為時下人最重要的人生課題之一,該如何保有自我,卻不特立獨行惹人厭?百萬人氣作家艾爾文在新書《在不完美的生活裡,找到完整的自己》給了最好解答。

Photo/tvN 드라마(Drama)、三采文化

喜歡你的人,會連同你的缺點也喜歡;在乎你的人,會在乎你有沒有看見自己的優點。

文/艾爾文《在不完美的生活裡,找到完整的自己》、出版社/三采文化

不要隨便去探測別人的底線,也不要一再為了別人妥協自己的底線。

活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要忙,沒有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允許別人有做自己的空間,同時也保護好最喜歡的自己,而不是一再地要求自己去配合別人。

真實的世界總是充斥著很多的現實,所以我們才要照顧好自己,帶著更多勇氣面對世界。

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性。然而,安全感並沒有通用的準則,有些人需要存錢才會有安全感,看到存款數字減少會焦慮。有些人需要花錢才有安全感,需要物質的刺激來提醒自己的存在。有些人喜歡下班立刻回家一個人,有些人需要熱熱鬧鬧一群人。

相較於安全感,我對歸屬感有更多的共鳴。就字面上的認知,歸屬感是認同自己成為某個人或環境的一部分,好比同學、團隊、教會、家庭,進而從中找到自我。

在上網普及之前,人大多是從群體聚會中尋找歸屬感,如今人也可以在網路上的社群裡找到歸屬感。對我來說,安全感比較像是從外部尋求,而歸屬感是從內在尋求;安全感依賴的是環境,而歸屬感需要的是心境。

有時,這兩者說的是同一件事,有安全感的地方更容易讓人產生歸屬感,擁有歸屬感的人更容易在陌生地方找到安全感。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類似感受,曾經在人生的某個時刻,心中有股聲音不斷在鼓譟:「為什麼我現在要在這裡?」。

還在園區工作時,我的生活樣貌跟現在差別很大,工程師的工作雖然每天要應付不同的問題,但工作型態跟內容都差不多,經常是待在辦公室從早到晚盯著電腦螢幕修改電路圖,一天就這樣過去。

在決定離職的前幾個月,我心中就經常出現這股聲音:「為什麼我現在是在這裡?」不是指工作繁忙回不了家的意思,而是天花板飄下不知何處襲來的壓力,有一種全身被孤寂籠罩無法脫身的感觸,覺得自己無法融入到那份工作裡,可是又很努力想要成為工作環境中的一分子。

我當時的感覺就像這樣:希望有歸屬感,但愈是努力融入那個環境,卻發現愈是得不到歸屬感。那種感覺好像是被一塊大石頭重重地壓著,你可以呼吸,只是會一直喘不過氣。當一個人失去歸屬感時,就算是原本熟悉的環境,也會開始變得陌生。

只是說到歸屬感,它似乎跟「做自己」抵觸,這部分曾經讓我困惑。

你不妨想想,看到「歸屬感」三個字你想到了什麼?是擁有足夠的安全感?還是成為某個群體的一分子?或是在朋友間或同事中感到自在?

再請你想想,如果說到特立獨行「做自己」,你又會聯想到什麼?不盲目從眾?即使當個邊緣人但只要活得開心就好?還是無論是否會被排擠,都要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堅持追求自己想走的路?

在我剛接觸到歸屬感這一詞的時候,確實納悶它跟做自己之間的衝突。雖然跟安全感一樣,如何擁有「歸屬感」或是「做自己」並沒有標準答案,但多多少少能感覺到它們並不在同一個光譜上,彼此好像無法同時存在。

直到有天,我意識到歸屬感並不能向外尋求,雖然從字面上看它確實像是依附某個人、某件事,或某個情感,但它確實應該是由內心產生。換句話說,真正的歸屬感是你發現自己不需要歸屬任何事情,你唯一要歸屬的是自己的內心。你不需要成為某人口中的「誰」,而是在探究的過程中慢慢知道自己是誰。這跟做自己並不抵觸。

並不是說你就要做個跟別人預期不同的人,就算你的行為跟別人預期的一樣也沒關係,只要那是你願意成為的自己就好。能夠成為喜歡的自己,同時別人也喜歡那樣的你,非常好;倘若別人不喜歡那樣的你,也無妨。

那要如何才會讓自己有歸屬感,又不至於失去原本的自己?

有個練習你可以多嘗試的:懂得尊重自己的底線,然後適時地跟別人說「不」。

首先,你必須設定好自己可以容忍的界線,當某件事或某個人抵觸到那條界線時,你要有所反應,你要為自己堅持,而不是一再地妥協。

所謂的底線,並不是多冰冷無情的態度,它就是一種分辨的能力而已。就像你知道自己喜歡吃什麼美食、看什麼電影。建立底線,別人才會拿捏分寸,你也才能保護自己最在乎的事,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人。

當然,有時候考量工作內容必須配合別人,或是無奈接受主管的命令做自己不認同的事,但你不能因此習慣什麼事情都逆來順受,而是應該嘗試在可控的範圍內,練習為自己想要的事堅持。

另一個底線,是知道何時要勇敢地不合群。

我在準備研究所入學考時,不希望自己對結果有遺憾,決定全心投入準備考試,同時減少跟朋友之間的互動,許多行為就顯得「不合群」。當時一星期會有幾天需要從住處搭車往返補習班,下課後同學會彼此在車上聊天、吃宵夜。若考量人際關係,我當下應該要加入他們聊天的話題裡,顯示我的合群。

不過我那時選擇戴上耳機,低著頭繼續看上課的筆記,那個當下我顯得很不合群,但我是有決心想要考好研究所,我知道該有的界線在哪裡,所以我很堅持做我覺得對的事,就算我看起來不怎麼合群。最後也因為有堅持自己的底線,才有機會錄取想要的研究所。

不只是人生的選擇,在生活中與人相處的互動,或是工作上的時間管理、任務規畫都一樣,你要為自己設下明確的界線,這樣別人才不會濫用你的好心或是寶貴的時間。該合群時合群,不該合群時婉拒,這就是分辨,分辨自己想要的人生。

重要的是,不要因此害怕讓別人失望,不要害怕用更真實的自己去活著。我們都會害怕讓別人失望,會擔心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會自責父母吵架是不是都跟自己有關,會顧忌在別人面前表現出脆弱的一面,會恐懼失去某一段關係。也因此,有些人會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強顏歡笑附和其他人,或是無力地被人予取予求。

其實,喜歡你的人,會連同你的缺點也喜歡;在乎你的人,會在乎你有沒有看見自己的優點。讓別人失望,不代表就是沒用的人,為自己開心,不代表就是自私的人。

如同一項技能需要經過練習才會熟悉,擁有歸屬感也需要練習。前提是,你要先正視自己的需求,以及分辨哪些是別人不合理的要求,試著在每一次練習中去克服它,練習拒絕不對的事情。就算失敗也沒關係,因為你還可以再進步,只要下一次做得比現在還好就可以。

擁有歸屬感,並不是你找到了某個跟你形狀相異的地方,用力地凹折自己再硬塞進去,期待從此就可以安全地待在裡面;而是你終於發現,可以在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下也能放心做自己。

或許,歸屬感真正的意思,是我們要全心全意歸屬自己的情感。不需要配合誰,不用屬於任何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的輪廓,衷心地相信自己足夠完整。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