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社群上過多資訊、過度比較都是傷害!我們只需要跟「願意祝福你」的人相處就夠了。

擁有很多,卻仍然不開心?28歲極簡主義代表人物澀谷直人,在《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一書中給予現代人當頭棒喝,直指被社群綁架的現代人,應該要懂得隨時抽身。

Photo/Getty Images

社群上過多資訊、過度比較都是傷害!我們只需要跟「願意祝福你」的人相處就夠了。

文/Shiori 澀谷直人《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出版社/墨刻

因為社群媒體與氾濫的資訊而心神損耗的現代人

最近常有人以「現代人一天接收的資訊量,是江戶庶民一年接收的資訊量」這種比喻,形容現代的資訊社會。換算之下,現代人接收的資訊量是江戶庶民的365倍。江戶時代當然沒有社群媒體,也沒有網路,所以無從與陌生人比較。或許是因為現代的物質與資訊過於氾濫,所以才會出現「數位解毒」這類概念,讓人得以從令人窒息的「壓力」解放。

話說回來,資訊本身沒有罪過。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必要的資訊,絕對是再理想不過的事,甚至能在遇到災難或是緊急時刻的時候,成為逃生的關鍵。與別人一較高下,也能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強項」,或是提升行動力。我還記得,我在念高中的時候,曾與朋友比賽成績,規定輸的人要請吃學生餐廳,那時候覺得讀書是件很快樂的事。我曾在小學六年級的打字比賽的250位參賽者之中拿到第一名,當時的我覺得「我打字的速度比誰都快」,所以也很喜歡玩電腦,而這份自信也於現在的工作延續。

不過,過多的資訊以及過度的比較也是一種傷害。追逐每一位藝人的醜聞,或是了解掀起負面評論的行銷手法,不會讓人生有任何好轉。如果不懂「不需要多管閒事」的道理,或是不懂得提醒自己,別在別人的負面資訊浪費時間或精力這點,就很難在這個網路時代掌握幸福。我們該做的事情是,與那些願意祝福你的生活與幸福的鄰人相處。

比方說,我會在Twiiter或是Instagram這類社群媒體發佈訊息,但我在兩年多前,曾經取消所有的追蹤,讓一切歸零。我原本追蹤了200多人,但後來我覺得,「在追蹤人數超過50人之後,就沒辦法瀏覽每一側動態消息」。不過,工作上的朋友或是曾經合作過的網紅又不能不互相追蹤,否則會覺得很抱歉,也覺得只有我追蹤對方很失禮,總之在社群媒體上的人際關係也是一種壓力。

有些人是將社群媒體當成品牌經營,我也曾為這件事而煩惱。比方說,從追蹤者欄位可以知道「追蹤了哪些人,或是與哪些人的交情比較好」,而且互相追蹤也是一種「彼此認同」的文化。

這些都是社群媒體的優點,「極簡主義者SIBU」這個品牌也是因此慢慢形成,追蹤者也漸漸增加,但是被別人猜忌「跟誰的交情比較好」實在不太舒服,而且當追蹤者多到一個程度,追蹤別人就會有種「我就認同你吧」的心態,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之前追蹤某個人的時候,對方傳訊息告訴我「沒想到SIBU大大會反過來追蹤我,真是太榮幸了」,但當時的我很不習慣這種互動。

前幾天,我讀到一篇報導,其中提到「A藝人取消追蹤B藝人,這兩位藝人是不是彼此交惡」,我真的覺得這種報導很無聊。明明我就是將社群媒體當成發訊息的場域,卻因此造成人際關係的糾紛,實在是件很煩的事。

所以我才把「極簡主義者SIBU」這個帳號的追蹤者全部取消,決定透過另一個帳號收集資訊。我建立了一個私人帳號,也利用這個私人帳號追蹤真的有興趣的人,而且讓追蹤的人數壓在50個人以內。雖然社群媒體能快速收集資訊,但如果不先設定一條「零壓力的底線」,就會被一波又一波的資訊蹂躪,還會錯過必要的資訊。這一切聽起來很像是只有追蹤者增加至一定程度的我,才會遇到的事情,但其實各位讀者應該也有過類似的經驗才對。

此外,我每天用來收集資訊的APP只有Twitter與Feedly這兩種。Twitter的資訊通常很新鮮,也有許多逼近現實生活的個人資訊。除了能在遇到災難的時候,提供即時的訊息,140個文字的限制也很棒。正因為投稿的字數有限,所以才能吸收最精華、最濃縮、密度最高的資訊。Feedly則是能一口氣瀏覽各大部落格或網站最新資訊的軟體。只要安裝這套軟體,就能隨時閱讀最新的文章與時事報導。光是瀏覽這兩個軟體的內容,就能自動收集必要的資訊。

過去我曾透過很多種新聞APP收集資訊,但我後來發現,工具一多,就得花更多時間瀏覽收集到的資訊,所以才著手精簡這些工具。除了收集資訊的APP之外,照片編輯軟體或是行事曆軟體,我也都選擇「內建多種功能」的種類,盡可能減少接觸智慧型手機的時間。

購書連結:《從加法開始的極簡生活》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