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聊心事
想要改變別人,可別只會碎嘴糾正,那只會惹人嫌!把自己活得閃閃發光,是更有效的方式。
by Benny-更新
Photo/tvN drama、幸福文化
![想要改變別人,可別只會碎嘴糾正,那只會惹人嫌!把自己活得閃閃發光,是更有效的方式。](https://im.marieclaire.com.tw/s1200c675h100b0/assets/mc/202502/67A33AD17467B1738750673.jpeg)
文/歐陽立中《人生沒有理所當然》、出版社/幸福文化
別當鹽巴吃太多的人!小心自以為是的「糾正病」!
看到有網友分享說,有次他下班搭捷運,因為工作太累,找了個位置坐下後就睡著了。但沒多久,進來兩個大聲聊天的大媽,其中一個往他旁邊一坐,另一個大媽就對他說:「肖年欸,位子借我坐一下。」他本想藉著戴耳機裝沒聽到,但沒想到大媽繼續說:「哩洗沒聽到喔?」後來他沒辦法,只好回大媽說:「抱歉啦,大姊,我很累,對面還有位置啊!」沒想到大媽非但沒有知難而退,反而大聲嚷嚷:「你才幾歲就在喊累?我都這麼大年紀了,給我坐一下是會怎樣?」搞得全車的人都往他們這看。
大媽越說越上火,劈哩啪啦接著說:「現在的年輕人齁,都不會尊重長輩,我跟你說啦,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位網友一聽,靈機一動,回了大媽一句:「大姊,你吃那麼多鹽,要不要去看醫生,順便洗腎呢?」大媽瞬間愣住,無言以對。
你的過來路,憑什麼要別人照著走?
前幾天我讀朋友林育聖寄來的電子報,他提到很多人有種病症,叫做「糾正病」,好發於三十歲後人類、育兒家長、創業老闆群體,而男性個體更可能有早發現象。得到這種病的人,最明顯的病徵就是會把以下的話當口頭禪:「聽我的準沒錯!」「要聽不聽隨便你!」「我這是為你好。」
「我好好跟你說你要聽進去。」「我以前就是這樣做的,你這樣做就對了!」為了強化這些話的說服力,往往最後還要加上這麼一句:「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但我真心不解,這除了證明眼前這位糾正病患者吃得很鹹之外,到底跟我得聽你的有什麼關係。
說這是糾正病,他們一定不認,他們更喜歡的稱謂是「過來人」,這帶有一種歷經風霜、看透紅塵的智慧感。他們看著你身陷苦海(即時你根本沒有),就心生一種救世的慈悲為懷,忍不住想為你指路。「以我過來人的經驗,你不要怎樣怎樣,你應該如何如何......」問題是,他們是過來人,但你答應讓他們過來了嗎?沒經人同意就硬闖過來,這就是蠻橫;人家沒請教你就糾正,這就是自以為是。
很多人小時候本來很喜歡過年,因為可以領紅包,跟堂兄弟表姊妹玩耍,還有吃不完的好料。但年紀慢慢長大後,卻越來越討厭過年,因為那些鹽巴吃得太多的親友,嗅到你身上出社會的菜鳥味,全圍了上來,迫不及待把他們的人生見解,要你照單全收。
他們會先好奇的問你:「現在在哪工作啊?」等你回答後,他們開始發表對工作的高見:「哦哦哦,是不錯啦,不過感覺沒什麼發展性,那個隔壁大伯的兒子,在外商公司高就,薪水福利待遇好得沒話說......」然後接著開始關心你的感情婚姻:「什麼時候要結婚啊?」你說你們還在磨合中,他們急了,開始各種催婚催孕:「你看我們那年代,早早結婚生小孩,人自然也就踏實了,你們年輕人還想玩,不知道在等什麼齁。」如果不幸,你已經有小孩了,他們會意味深長地看著你育兒,然後開始糾正你的育兒觀:「你這樣不行啦,小孩會著涼,要多穿一點啊!」「你這樣太寵小孩啦,小孩不乖就要懲罰,讓他知道要聽誰的。」有人說現在年味越來越淡,我同意,就是被這些鹽巴吃太多的親友給吃淡的。
活得精彩的人,才沒空去指教別人
其實我一直納悶,老愛糾正的人到底在想什麼?難道你真以為,別人聽了糾正會開心嗎?不可能,人最渴望有選擇權,能自己決定要怎麼做。
如果真想改變對方,你要做的不是碎嘴糾正,那只會到處惹人嫌。你要做的是把自己活好,活得神清氣爽、活得閃閃發光,人家看了羨慕,自然會想請教你。比方你覺得「運動」很重要,不要一看別人不運動,就糾正人家要多運動,別整天坐著躺著;你重訓照做、跑步照跑,人瘦下來,容光煥發、健步如飛,人家自然會想要來請教你:「是怎麼做到的?你的運動菜單是什麼?我也要!」這不是比起張牙舞爪的糾正,人家不情不願的敷衍來得更有效率和意義嗎?
就像我辭去教職,過上自由工作的人生,但我不會要你跟著辭職,出來接案創業啊!因為我知道,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穩定有穩定的好,冒險有冒險的精彩。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文字和節目,分享自由工作者的多元樣貌,有焦慮、有驚喜、有忐忑、有振奮。時間久了,真有不少人,跑來請教我辭職創業的心境和方法。
我講得開心,你聽得受用;我鹽吃的沒比你多,你飯吃的也沒我少。
平等對話,自在交流,世界之所以精彩,不正因為每個人的活法都各具風華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