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負熱量食物」真的存在嗎?能夠愈吃愈瘦嗎?真相揭密:吃對=躺著瘦!正確跟吃法來了!
by fish-更新
Photo/Pexels、Unsplash

「負熱量食物」真的存在嗎?
嚴格來說,負熱量的食物並不存在,但有些食物的確能夠幫助減肥,因為它們的熱量極低,而消化它們所需的能量可能超過它們提供的熱量,亦即「吃它們消耗的熱量>食物本身的熱量」,這類的食物們通常富含水分和纖維,使身體在消化時能消耗較多能量,於是就能夠達到「愈吃愈瘦」的效果。
「負熱量食物」的原理是什麼?
食物進入體內後,身體需要消耗能量來咀嚼、消化、吸收並代謝這些食物,這個過程稱為「食物產熱效應(TEF,Thermic Effect of Food)」。
不同類型的食物產熱效應不同,例如:
- 01. 蛋白質類:TEF約為 20-30%(100卡路里的蛋白質,身體要花m約20-30卡來消化)
- 02. 碳水化合物:TEF約為 5-10%
- 03. 脂肪:TEF最低,約 0-3%
而所謂的「負熱量食物」,通常是指高纖維、低熱量的蔬菜或水果,它們的TEF與自身提供的熱量相當,因此「理論上」可能不會額外提供多餘的能量,甚至可能讓身體燃燒更多的熱量。
「負熱量食物」真的能「愈吃愈瘦」嗎?
只能說,不會無限燃脂,但可以幫助減肥!因為「負熱量食物」熱量低、飽足感高,可以幫助控制飲食、減少總熱量攝取。但如果整體熱量攝取仍然大於消耗,就不可能減肥。真正減重的關鍵在於,整體的熱量赤字(消耗大於攝取),而不只是吃這些所謂「負熱量食物」。
具有「負熱量效應」的食物:
這類食物通常低熱量、高水分、高纖維,例如:
蔬菜類:
芹菜(每 100 克約 16 大卡)
小黃瓜(每 100 克約 15 大卡)
萵苣(每 100 克約 15 大卡)
白蘿蔔(每 100 克約 18 大卡)
花椰菜(每 100 克約 25 大卡)
西洋芹(每 100 克約 14 大卡)
水果類:
西瓜(每 100 克約 30 大卡)
草莓(每 100 克約 32 大卡)
葡萄柚(每 100 克約 42 大卡)
蘋果(每 100 克約 52 大卡)
偽「負熱量」避坑指南
蜂蜜水、果汁:糖分炸彈!越喝越胖!
沙拉醬:一匙=半碗白飯,低卡變高卡!
如何正確食用「負熱量食物」?
要讓負熱量食物真正幫助減肥,而不是無效甚至適得其反,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 以「負熱量食物」作為低熱量零食或餐前食物
這類食物富含水分和纖維,熱量低又有飽足感,可以幫助你在正餐時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
推薦做法:
●飯前吃一碗蔬菜湯(如芹菜湯、番茄湯),讓胃部先有飽足感,避免過量進食主食或高熱量食物。
●正餐前吃生菜沙拉(無高熱量沙拉醬),如萵苣、小黃瓜、番茄等,可減少正餐主食的份量。
●當零食吃水果或蔬菜條(如小黃瓜條、西洋芹),避免吃高熱量零食(如洋芋片、蛋糕)。
2. 與蛋白質和健康脂肪搭配,提高營養均衡
單吃負熱量食物可能不夠營養,容易導致飢餓感,反而增加食慾,造成飲食失控。
最佳搭配方式:
●負熱量食物 + 優質蛋白質(雞胸肉、豆腐、魚、蛋)→ 增加飽足感。
●負熱量食物 + 健康脂肪(堅果、酪梨、橄欖油)→ 穩定血糖,減少暴食。
例如:早餐:蘋果 + 水煮蛋 + 無糖優酪乳
午餐:生菜沙拉 + 烤雞胸肉 + 堅果
晚餐:清蒸花椰菜 + 魚 + 糙米飯
3. 避免過量食用,注意「隱藏熱量」
雖然這些食物熱量低,但如果吃太多或搭配高熱量調味料,反而可能增加熱量攝取!
常見的錯誤吃法:
●加太多沙拉醬(如千島醬、美乃滋)→ 熱量暴增。
●吃太多水果(如葡萄柚、蘋果)→ 仍含糖分,攝取過多可能影響減肥。
●喝果汁代替水果 → 果汁容易少了纖維、糖分濃縮,反而容易攝取過多熱量。
●正確做法:生食、涼拌、清蒸或水煮,避免油炸、過度調味。
4. 結合運動,提升燃脂效果
雖然「負熱量食物」能幫助減少熱量攝取,但要有效減肥,還是需要消耗更多熱量!
運動搭配建議:
●飲食控制 + 每天至少30分鐘快走或跑步 → 提高熱量消耗。
●運動後補充高纖低熱量蔬菜(如花椰菜、芹菜) + 蛋白質(如雞胸肉),促進肌肉修復。
●飯後散步或輕運動,促進消化。
延伸閱讀
- 經常超慢跑 不瘦反而跑出胖胖腿?5個「減脂不粗腿」的超慢跑方法趕緊學起來!
- 可愛版的「踏地鼠式超慢跑」來了!像地鼠探頭般輕輕落地 減少膝蓋衝擊、增強核心穩定、還能消耗脂肪助減肥
- 黃曉明一個月瘦15公斤!獨創「快速瘦身蔬果汁」公開易胖體質減肥都仰賴的飲食控制秘訣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