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閱讀

不只生理,連心理也需要專屬重訓!這樣做好「心理能量管理」掃除各種煩躁情緒

「心理技能」的終極目標,是鍛鍊「自我調整」的能力,不僅做好自我管理,幫助自己達成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
不只生理,連心理也需要專屬重訓!這樣做好「心理能量管理」掃除各種煩躁情緒


文/林萃芬《鍛鍊心理肌力》出版社/時報出版 圖/網路

我們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心理負擔也不一樣。放不下工作的人,不僅晚上睡不好,工作時也很容易感到焦慮恐慌,事實上,問題不在工作量,而在心態。做好工作,目的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讚賞;期望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就會不斷擔心自己表現不好。個性憂鬱的人,大都沒有辦法留下尚未完成的工作,會時刻掛心尚未完成的工作,通常自我要求高,如果無法達成自我要求,便會自我責備。

「非如此不可」的人,則很容易感到疲累,為了消除疲累,就會想讓自己趕快休息睡覺,拼命想讓自己睡著,結果越努力越認真,就越睡不著。渴望獲得更多的人,往往喜歡追求效率,不喜歡浪費時間,沒有辦法無所事事,他們重視結果而不關心過程。由於放不下工作的人對壓力的容忍性很強,所以,他們往往都在心理能量耗光的狀態下,才意識到需要調整心態。

協助自己轉換焦慮性想法

放不下工作的人多半也有焦慮性的想法,所以,諮商過程中,我很常幫當事人確認是否有下面這些焦慮性想法:

● 自己是否有認同的需求,總是擔心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是□ 否□

● 大部分時候都活在未來,每件事情都做最壞的打算與預期?

是□ 否□

● 會誇大負面的事情,經常會感受到焦慮的情緒?

是□ 否□

● 抱持完美主義,任何一點小錯誤都代表徹底失敗?

是□ 否□

● 擁有固執的想法,會堅持某些想法,不肯做任何調整?

是□ 否□

「是」越多就代表你很容易陷入焦慮性想法中,不自覺耗損心理能量。帶領當事人降低焦慮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個方法用來轉化焦慮性想法效果最好,就是詢問當事人,如果有朋友或認識的人跟他有同樣的狀況,他會如何給對方建議?幾乎每個人都能馬上想到答案,奇妙的是,當自己身陷其中時,就無法調整想法。跳出來,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就能帶領自己從焦慮性想法中脫困。

運動員學習鍛鍊心理肌力 

在所有的生涯發展中,職業運動員最需要強韌的心理肌力(psychological muscle)。幾乎每個成功的運動員,都是從小開始長期接受反覆嚴格的訓練,成果卻要在短短幾秒鐘或幾十分鐘內呈現出來。無論技術多麼高超,只要成績不如別人,就要接受「輸了」的結果。

在高壓力的狀況下,運動員很容易表現失常,一個分心就失誤了,一個緊張就失手了。所以,如何全神貫注投入比賽,同時又能讓情緒快速平穩,立刻鎮定下來應對比賽,不會因為剛剛的失誤而影響全局,是左右勝負的因素。

很多運動員都曾經面臨生涯瓶頸,因為運動受傷而被迫中斷賽事,因為表現不如預期而再度坐上冷板凳。

如何讓自己享受競賽過程,不會患得患失,比賽結束後繼續投入辛苦訓練,可說是影響職業生涯長短的關鍵。

倘若熬不過考驗,很多紅極一時的明星運動員,會為了想要馬上解除現實的挫折感,而沉迷賭博、酗酒、藥物、性愛中,罹患成癮症而不可自拔,從此人生過得荒腔走板,讓人不勝唏噓。

要評估一個運動員可不可以成為頂尖的運動員,最重要的是觀察他陷入低潮的因應之道,以及心理肌力的強弱。

在新聞上每每看到運動員上台領獎牌時,都喜極而泣,這淚水中包含多少汗水與孤獨,不只令人動容,也值得我們學習。

鍛鍊「心理技能」挑戰極限 

羽球天后戴資穎在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她從小跟著熱愛羽球的父親一起打球,大人打球,小孩也跟著打。小學開始練球,小六已經沒有對手,這個時候,父親決定讓她升級,跟年齡更大、球技更好的選手一起比賽,她又再度嚐到輸球的滋味,從此也接受輸球的挫折。

這個訓練過程,可說是呼應「練習目標」的功能。

「練習目標」可以幫助我們增強「心理技能」,提升我們的聚焦及專注力,激勵自己挑戰自我極限,增強超越的動機。

另一位棒球界的超級運動明星,鈴木一朗的練習歷程也很值得我們深思。鈴木一朗在三歲時跟父親說想要打棒球,當時父親花了半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副棒球手套給他,還告訴他這不是玩具,而是工具,從此以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鈴木一朗每天都要去公園練投五十球、打兩百球、守五十球,無論天氣多麼寒冷,鈴木一朗多麼想玩,都不能調整、更不能鬆懈。

在馬林魚總教練馬丁利(Don Mattingly)的眼中,鈴木一朗是個「每天都在球場上丟球,不斷求進步,並且從未停止。有些球員會覺得倦怠或是偶爾停下練習,但他從不休息、日復一日的,這都展現了他對於棒球的熱愛。」

但是眾所皆知,鈴木一朗跟父親的關係非常疏遠,完全沒有互動,回憶父親訓練自己的過程,他也認為「嚴格」與「虐待」只在一線之間。

從教練和隊員的敘述中,會發現鈴木一朗有些強迫性人格傾向,像是固定用訂製的盒子裝棒球,每次踏上球場前都會清潔、擦亮手套。

從紀律的角度來看,鈴木一朗可說是達到極致;但從彈性的角度來看,他似乎沒有什麼空間;若從放鬆的角度來看,他則是從來沒有鬆懈過。

事實上,「心理技能」的訓練需要持續整個運動生涯。

大多數的運動員在一般狀況,或是低度壓力的競賽裡,「心理技能」都可以從容應對,可是在高度壓力的情境中,表現往往不如預期。

上場競賽時,為了追求最佳表現,需要強化的「心理技能」包括,落後慌亂時保持鎮定,不管什麼狀況下都對自己有信心,知道怎麼做好壓力管理。

退休之後,需要幫助自己調適心理,重新設定人生目標。很多紅極一時的運動員走出運動場後,往往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即使是締造泳池傳奇紀錄的天才型運動選手菲爾普斯,當他決定在倫敦奧運退役,離開游泳舞台後,他從此停止訓練,生活不知所措,體重開始暴增,沉迷酒精、毒品、賭博,連一手訓練他的教練都勸不醒。走過迷惘混亂的歲月,菲爾普斯又重新振作,再度於里約奧運奪得金牌。

「心理技能」的終極目標,是鍛鍊「自我調整」的能力,不僅做好自我管理,幫助自己達成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

像台灣之光王建民無論是否上場比賽,都不間斷自主訓練。他曾經表示:「我只是想要證明,只要我努力,就一定有機會重新上去(大聯盟)。」這股自我管理的毅力,真的很令人佩服。

鍛鍊「心理技能」的過程中,保持樂趣也是很重要的,享受練習的過程,對自己感到滿意,比賽後有滿足感,才能夠源源不絕地產生心理能量。

向運動員學習管理心理能量

無論是演講、課程、心理諮商,我都會發現很多人的心理能量都流動到擔心、焦慮、煩惱,而沒有流動到此時此刻正在進行的事情上面。

要知道自己心理能量流動的方向,可以檢查下面這四個心理需求。

第一個心理需求:是否擁有樂趣,感覺潛能被激發?

第二個心理需求:是否感覺被團隊接納?擁有歸屬感?

第三個心理需求:是否同時擁有控制力及自主性?

第四個心理需求:是否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充滿能量的?

做好「心理能量管理」,既可讓我們的潛能做最大發揮,同時還能擁有身心舒暢、心情愉快、精神飽滿的能量。

新書簡介

每個人的人格特質各不相同,而當我們依照自己的獨特性、天賦、興趣來發展時,最有可能成功,因為「內在的動力」比「外在的推力」更能引發人們深層的動機。本書也收錄各種鍛鍊心理的方法,例如向運動員學習鍛鍊心理肌力,或是使用「蘇格拉底提問法」來拓展自己的「勇氣伸展圈」,並同時提升自我效能;若某些人曾經歷過創傷事件,也能在其中找到治癒的方法。

作者簡介

擁有諮商心理師的證書,多年來推廣心理學不遺餘力,除了「洞察人心」系列書籍獲得數十萬讀者的熱烈迴響外,更為企業量身打造「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師」的課程,協助企業提振員工的自我效能。

為什麼她可以橫跨企業界與心理諮商界?事實上她曾經擔任文化及服務業顧問近十年,她表示:這是個心理學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鍛鍊強健的「心理肌力」,擁有良好的心理技能,能夠鎮定地處理突發的危機事件,自信地表現專業能力,及時消化壓力,做好心理能量管理,讓我們的潛能做最大發揮。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bit.ly/2RvMwMB

金石堂:https://bit.ly/2Pm10wK

誠品:https://bit.ly/2RwO5K5

讀冊:https://bit.ly/2QzIlOe

時報悅讀網: https://bit.ly/2C27QUA

收藏